有一个人,他从小就喜欢做菜,并且经常跟小伙伴们切磋厨艺。
十几岁时他拜了个名厨为师,学了点专业技术,并且拿到本地的中学生烹饪大赛冠军。
但没过两年,他爸把他送到国外,学了门和烹饪没啥关系的专业——种菜。
在校期间,他在学习种菜的同时,不忘苦练烹饪,并且搞了个烹饪培训班,吸引不少烹饪粉丝前来拜师学艺,其中包括来自中国、菲律宾和日本比他年长一倍的烹饪高手。在收徒的同时,他也不忘经常去其他烹饪学校切磋,未有败绩。
在美国几年,他汲取各个门派的烹饪精华,也吸引不少烹饪大师上门探讨烹饪精髓,他们互相学习,一起练习。当他看到其他高手做了某一道好菜,他很快就能学会并超越对方。同时他把种菜和烹饪两个学科融合到一起,形成自己独特的烹饪理论。各位大师纷纷为他的烹饪技术和理念所折服。
有一次他应邀参加一个国际烹饪大赛,由于他不愿受赛制束缚,于是只做赛前表演,结果技惊四座。一方面是由于对于西方人来说,他的烹饪技巧很新奇,另一方面他也确实有两把刷子。
恰好一家公司准备制作一部《舌尖上的美国》,看了他的厨艺表演,就请他来做配角。而他自小就有拍视频的经验,所以在片中也是游刃有余。但这部片子在美国反应平平。
而他认为反应平平的原因是他不能在片中真实地表达自己;他决定拍真正属于自己的片子,并通过这些片子把烹饪学的影响力拓展到更大范围。
他返乡找本地的小公司拍《舌尖上的香港》,结果引爆整个香港,他的名气远远超越了烹饪界,成为家喻户晓的大明星。
这时美国的公司才发觉,原来这小子看似单薄的身体里蕴含着如此巨大的能量,于是同香港公司一起为他量身打造了一部《舌尖上的星球》,片方邀请了各路烹饪高手,其中一位是个冠军,拍完片后接受采访时称:“这家伙简直让人难以置信,绝对是天下第一高手。”这一次,他作为主角得以充分发挥。这部片子引爆整个美国,连摇滚巨星猫王也在舞台上模仿他碉堡的炒菜动作。
可惜没等片子上映,这位厨师就暴毙了。他曾打算回美国后跟当时盛极一时的美国烹饪大师阿狸较量一番,但随着他的逝世,这成为不可能。他和阿狸虽然从未谋面,但两人早已互相仰慕。他研究阿狸的比赛视频,阿狸则通过他人学习到他的独家技巧。
他死后,很多烹饪爱好者和厨师纷纷以他为榜样,推出《嘴里的香港》、《舌头上的美国》等等,但大多数都不成功。其中一小部分有了一定的成就,但影响力远逊于他。
至今谈及他,很多烹饪高手仍旧引他为偶像,并表示自己踏入烹饪界就是因为看了他的舌尖系列,他的暴毙是烹饪界的巨大损失,感谢他用超前的烹饪理念推动了整个烹饪界的发展等等。
更有一帮忠实粉丝按照他的“无限制烹饪”思想举办了“自由烹饪大赛”,摒弃了传统比赛的绝大多数规则。这项赛事发展迅速,吸引很多烹饪高手参加,他们不断从他的“舌尖系列”以及他留下的著作中汲取烹饪技术和灵感用于比赛。比如其中一个被公认为“最伟大自由烹饪大赛选手”的冠军就表示,自己的烹饪技术虽然很高,但比起他来就差得远了。而最近打败这位“最伟大选手”的新晋冠军则是他的曾徒孙。
甚至很多人从事着与烹饪无关的行业,如修路、园艺、表演等,也表示自己深受他的影响。
可是随着他逝去的时间越来越久远,各种质疑开始发酵。
很多人看了“舌尖系列”,认为他只是善于在镜头前展示自己,说句不好听的,就是装逼很厉害,充其量是个不错的烹饪主持人,而非真正的烹饪大师;况且看他那么精瘦,完全就不像个大厨的样嘛;再说,他在世时从来不参加正式的烹饪大赛,有什么证据说他是烹饪大师?
另外也有很多人,特别是小盆友们,看了他的“舌尖系列”,从此对他佩服的五体投地,认为他是天下第一烹饪高手,这更让质疑者摇头不已:“完全就是脑残粉嘛!他只是个演员而已,你们都把他神话了!他和《嘴里的香港》、《舌头上的美国》里的那些演员有什么区别!他的所谓烹饪技巧都只是在镜头前表演的套路,毫无真材实料可言。”这时小盆友们常常有如梦初醒的赶脚。
李小龙
李小龙算是有真材实料的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