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写日记”这件事

在最新一期的十三邀第三季中,许知远问木村拓哉,你会在写日记时发现另一个自我吗?木村拓哉的回答是,写日记时的我和正在镜头前的我没什么不同。

许知远在采访结束后委婉地表示,木村拓哉的自我被完美的偶像人设压抑在一个角落里。而我在看完采访后甚至怀疑,他年轻时的那本写真日记有可能并非他本人所写。因为日记里那个有点多愁善感又喜欢思考的人,和采访中那个循规蹈矩的人,不像是同一个人。

当然,我这里有点扯远了。我只想谈谈写日记这件事。




对于写日记,我曾经和木村拓哉有着一样的“误解”,也写过不少了无生趣的日记。直到这两年,在练习书法的同时写写所思所想,才真正体会到写日记的价值和乐趣。而这种价值和乐趣恰恰体现在“另一个自我”的表达中。

比如说,你在日常生活中遇到一件让你恼火的事,你可以选择和朋友诉说来发泄,也可以写到日记里去。写完可能也就忘了,但重要的是,你的情绪得到了发泄,然后你不再恼火,你回归了正常情绪。这种首先接纳情绪然后消解情绪的过程,也是正常的心理学过程。

但相比和朋友诉说,写日记的好处是,你不用担心任何人的看法,你唯一在意的是自己内心的真实感受,以及由此引发的思考。而和朋友说就有可能带来一个副作用,那就是对你了解不深的朋友有可能因此而产生误解,误以为你是个暴躁的、牢骚满腹的人,而忽略你在发泄过后的平静和理性。

换句话说,“发泄”前的你和“发泄”后的你,哪个是真实的你?答案是都是。但不是每个人都有这样的“觉悟”。

这也就是为什么我不主张在朋友圈、博客甚至微信群即兴发泄自己当下比较激烈的情绪。我曾经犯过这样的错误,但每次都很后悔,尽管别人未必因此对我产生什么偏见。

我并非是说写日记的意义就只在于“发泄”,可是往往没有“发泄”也就是没有冷静后的思考。而这两者都是可以通过写日记完成的,也往往让你能够得以窥见真实的自我。因为文字即可以释放情绪,也能帮助人思考。

这就是写日记独一无二的价值,否则写日记真没什么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