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知乎上看到一个人问,自己的儿子是家里老人带大的,现在很势利,看不起家里的阿姨,表现得很粗鲁,怎么办?有回答就说,没办法,只能自己带。
除却天生的秉性,大人对小孩的影响应该是最大的了。而涉及到各种伦理道德,天生秉性的影响近乎于零,大多都是大人潜移默化的影响。其中有些影响是显性的,而有些影响是隐性的。
最可怕的就是这些“隐性”的影响,因为大人自己可以克服和隐藏,而小孩没有这个能力。就比如前面提到的那个例子,大人应该不至于整天对阿姨颐指气使,吆五喝六,但小孩通过观察大人的眼神和语气,受到了“隐性”的影响,于是变得非常“势利”。
有一次母亲带女儿出去玩,回来告诉我,她把自己的玩具藏在包里,不给其他小孩玩,于是说她“精明”。乍一看是这样,可是仔细一想,她只是足够聪明到模仿大人的行为而已。我们经常把不想给她玩的东西藏起来,人家这么耳濡目染,学不会才怪。
生活中很多行为,往往在小孩身上体现出来时,我们都会很惊讶,可是仔细想想,无不透着大人的影子。这就像粉丝对偶像的模仿一样,也许不会那么明显,可是一言一行都透着偶像的影子。
模仿没有错,可是关键就在于,小孩单纯的模仿和“发扬光大”往往却成了“精明”、“小气”、“势利”等等不好词汇的证明。
女儿喜欢把掉到桌上的饭粒捡给奶奶吃,一开始我们都引以为乐,以为这小子真精,从饭碗里夹出来喂她的自己吃,掉到桌上就给别人吃。可是仔细想想,才不到一周岁的她真的有这样的概念吗?她连落满灰尘的东西都能去啃,又怎会介意桌上的米饭?
她只是模仿大人喂东西给她吃的行为,也把手里的东西喂给大人而已。这样的善意,在我们大人看来,却带着一点“恶意”。可见我们大人往往是多么地小人之心。
而当我们自以为“君子之腹”地说着一些小人的话时,小孩又该如何选择?
当女儿主动朝着奶奶笑时,她奶奶常常会开玩笑说:“谁跟你笑啊?”大人知道,这是句玩笑话,可是对于小孩,你能指望她明白这是句玩笑吗?等她明白的时候,伤害已经造成了,她或许会变得不敢对别人笑,甚至会对别人的笑报以蔑视。然后等她长大,她继续把这句“优良传统”的玩笑话传递给下一代。这么说可能有点夸张:一个家族的自卑情结或许正是因这一句不起眼的玩笑话而生。
我们随便一句话,一个举动,在我们看来没什么,有时候甚至只是个玩笑,可是我们想没想过,小孩的心理是否能够承受,而当小孩模仿过去之后,又会产生什么样的后果?
最后,玩笑也有真实的成分。所以,小孩一点也不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