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次写了淮安是座什么样的城市,很多人读过。但那已是过去的淮安。
这几年淮安的变化不小。原来文中提到的那个大圆球早就被拆除了,那地方现在变成了一个转盘,但是印象中路边有围栏,步行过马路还是不太方便。
在我有限的视野看来,淮安这几年最大的变化有三个:
一是有轨电车的开通。淮安的有轨电车虽然慢了点,但总算是有公共交通连接了老城区和开发区以及楚州,并且夜间也照常运行。要知道淮安的公交车晚上是不运营的。所以有轨电车很重要。
但是这个有轨电车也有争议。我听到的主要有两点:一是“妨碍交通”,这话出自出租车司机之口,当时我坐在车上,前面发生了堵车,司机说有了电车,这很常见。但我自己开车却没遇到过类似的情况,也许是因为我不常去老城区吧。翔宇大道这一块,红绿灯多了点,但路面开阔,没怎么受到有轨电车的影响。
再一个就是有些人觉得有轨电车的人力成本较高,因为每个路口都始终要有安全人员监督,否则容易出事故。但我觉得这也是没办法,毕竟淮安还建不了地铁。
所以,综上所述,有轨电车还是不错的。
第二个变化是生态新城。这一块是淮安市政府新的办公所在地,自然也带动了周边房价的上涨,包括绿地、金奥等等,周边还在陆续盖别的小区。过去一两年内,附近房价有些暴涨,但入住率至今也并不高。大多数人买房都是为了小孩能上个好学校,但附近的好学校容量有限,现在是僧多粥少。
除了生态新城,由于淮安老城区拆迁不分房的政策,很多人也在经济开发区买房,带动了这一块的发展,多多少少也推动了房价。
但这一大块的房价,将来会如何发展,谁也说不准。如果说入住率总是高不起来,附近教育资源又跟不上,除了靠近市政府又没有其他推动因素,高房价恐怕也只能是空中楼阁。毕竟淮安作为三四线小城市,房价动辄一两万,也是虚高了点。
说句题外话,让小孩上好学校固然无可厚非,可是个人觉得也并非必要条件。我见过不少有钱人家花很多钱供小孩上好学校,最后成绩也并不如人意。况且淮安本来的学习压力就很重,花重金供小孩上学也在无形之中给小孩和整个家庭带来精神压力。归根到底,还得靠小孩自己。
有的家长认为上好学校有助于培养好的行为习惯,结识好的人脉。这有一定道理,但也要辩证地看。好学校有钱家庭出身的孩子自然就多,会不会在各方面造成攀比心理?再者,总的来说有钱人素质较高,但为富不仁者也有的是,如果说学校里集中了一批纨绔子弟,又何谈好的行为习惯?另外相比大城市众多努力拼搏的中产阶级年轻人,小城市的中产阶级大多恐怕是追求安稳的富二代,那么这些好学校会不会因而缺少那么一种奋发向上的氛围呢?
第三个变化是市容的变化。原来我在政府网站工作时,总是看到有关“里运河风光带”的新闻,看照片也没觉得有什么了不起,可能偶尔从实地路过,也没有留下什么深刻的印象。但现在里运河确实不错,干净、开阔、安静。
唯一的不足大概就是总会有人骑电动车和山地车从里运河旁边的小道上走,白天晚上都有,很影响别人散步,对小孩的安全也构成很大威胁。如果说你只是临时走一下,去河边钓个鱼,也未尝不可。但不少人是故意放着大路不走,把人行道当作车道走,这就说不过去了。
除了里运河,像文庙那一带的风景区,以及淮安古黄河湿地公园,也都弄得不错。
另外,提到不足,除了屈指可数的几个热门区域外,淮安的很多地方仍然过于萧条。比如说,在生态新城和老城区之间的很多地方,明明附近有好几个小区,但是连个小饭店都开不起来。可见人口还是过于集中在有限的几个资源丰富的地方。
而在经济开发区的大部分区域乃至生态新城这样的新城区,软环境仍然有待发展。
比如说想在附近吃碗面,都找不到一家像样的面馆,基本上都介于比较难吃和很难吃之间,服务也只能用差来形容,实在让人无语。比老城区是差远了。像样点的饭店、咖啡馆也几乎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