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两天看了早就想看的《边境风云》,后来一查,导演居然就是《罗曼蒂克消亡史》的导演程耳。今天还想再看一遍,却没抽出足够的时间来,只看了个开头。
影片开头显示其英文译名是“Lethal hostage”,反译过来就是“致命人质”,让人想起外片《致命魔术》和《绝命毒师》。
不过后两者的英文原名却都和“致命”或“绝命”毫无关系。《致命魔术》的英文原名是“The Prestige”,直译是“声望”的意思,符合很多美国电影名称的简洁取向;而《绝命毒师》的英文原名“Breaking Bad”则很晦涩,经查连很多老外也搞不懂,其源自美国方言,乃是开车俗语,大概就是“改行正道”的意思,词典中却有“超越罪恶”的含义,不知又是哪位同仁主观臆断的结果。
尽管如此,“边境风云”翻译成“致命人质”却也无妨,是对全片一针见血的概括,毕竟片子是围绕男主角一生来转,对他来说,女主角确实是一个“致命人质”。而且这个译名也足以吊起观众的胃口:人质怎会致命?尤其是看到人质和主角关系不断升华的时候,难免更会这样想。
不过这个译名唯一的问题却是有剧透的嫌疑,因为光看中文名称,是想象不到男主角会死掉的,直到最后男主角去机场准备出境,事情都出乎意料地发展顺利。但男主角当然是会挂的,否则怎么符合坏蛋必须死的中国电影框架要求。相比而言,外国观众则没有这样的习惯性推想。
“致命人质”这个译名虽然也有这样那样的问题,但却比中文名称《边境风云》好得多得多。
“边境风云”这个中文名字倒是简洁得很,意思只是说“边境的某些事件”,非常笼统,倒很像某些好莱坞片的风格,比如“The Notebook”,直译过来就是“笔记本”或者“那个笔记本”,这当然是个灾难性的翻译。因为在中国,恐怕没有人会走进电影院看一场叫做《笔记本》的电影。除了国人缺乏想象力的原因,也和大多数国产片宣传过度有关,结果就是过于低调的电影是几乎没有出头的机会的。所以,一定要翻译成“恋恋笔记本”这样的名字,略有诠释又简单易懂,至少能吸引不少爱情片爱好者。
但问题是,“边境风云”还是过于笼统了,如果想追求简洁,那么只翻译成“边境”,倒还不错,很能激发人的想象力——据说一开始还真是这么定的。“边境风云”则显得不伦不类,好像一个人矫揉造作又扭扭捏捏,因为“风云”二字早已烂大街。“澳门风云”尚能让人猜想跟赌博有关,“边境风云”则让人有些摸不着头脑。
英文名“致命人质”虽然还不错,但用作中文片名,却是绝无可能的,因为有“同情”罪犯主角的嫌疑——当然,似乎也只是中立,但对坏蛋又怎可中立!
最后只能把“致命人质”用作英文译名,大概也是导演对自己的某种心理补偿。
除了“致命人质”,翻译成诸如“中缅边境往事”也是很好的选择,不仅比现片名更加具体,“往事”二字也符合影片风轻云淡却又心惊肉跳的叙事风格和怀旧气息。只是不知道这样的名字是否也会触发某条戒律。
总之,《边境风云》的英文译名尚可一赞,中文名的采用却让人无法理解,可想而知这个名字对影片推广毫无裨益。如果不是有豆瓣高分或导演程耳大名加持,简直让人没有勇气点击“播放”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