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沫若和一些书法爱好者相信,《兰亭集序》乃是出自王羲之七世孙智永之手,而非王羲之本人,并从笔法对比、历史背景等方面进行了充分论证,在此不多赘言。
而对于智永本人,虽然也有不少临摹者,但总体知名度不如王羲之、颜真卿、赵孟頫这样的大咖。甚至有人认为,智永的字过于中规中矩,而缺少创新。对此观点,我不敢苟同,主要有以下两点原因:
一是智永用笔之精妙举世罕见。清代何绍基在《东洲草堂金石跋》对智永评价“笔笔从空中落,从空中住”可谓一针见血。其中最重要的是“笔笔从空中落”,也就是他几乎每一个起笔都纤毫毕现而且方向多变,这和兰亭序一致,非常难做到。
模仿《兰亭序》者不计其数,但能做到《真草千字文》和《兰亭序》那样的起笔,几乎没有。当然,有很多人是画出来那样的起笔,羸弱而杂乱,毫无美感,一眼便知并非自然写出,那是不能算数的。而在历代书法作品中,仅在赵孟頫的部分作品中见到类似起笔,甚至在王羲之本人的其他作品中也见不到。
当今有些人自认悟得此种笔法,如香港的黄简和台湾的陈忠建,但实际上仍有不少差距,最明显的就是,相比兰亭序或真草千字文,其起笔都过粗。
在平常看到的书法练习者中,有勇气临摹智永的也极为少见。更多的喜欢临摹黄庭坚和米芾,暂且不论他们的临摹是否实为画字,但即便是画字,后两者的字画起来也比前者容易得多。
因此,仅以笔法论,说智永中规中矩的评价也非常偏颇。
二是智永传世的书法作品仅有《真草千字文》。而这篇作品因为两个客观原因,有很大的局限,不能作为判断智永水平的全部依据。
一是,智永真草千字文乃是真书和草书,独缺兰亭那样的行书。其中真书,也就是楷书,本身就比较中规中矩,除智永固有笔法,如上面所说的起笔笔法外,没有太大的发挥空间。
二是,这并非一篇即兴创作作品,而是抄录已有的文章——实际上是抄录了八百多份,分发各座寺庙。因此即便是草书部分,也难像兰亭那样,可有性情流露其中。
而以智永在真草千字文中所展示出的超强控笔能力,写出更洒脱更有性情的行书应该并非难事。
综上所述,目前对智永的评价还很不客观。而对兰亭序是否为智永伪作,仅从智永本人动机来讲,有两点值得注意:
一是智永抄写近千份同样的文本分发各地,可见其非常希望自己的作品能够传世;
二是除《真草千字文》外,智永并无其他墨迹传世,这也从侧面证明,智永当时的名声并不是很响,这可能和智永所处的陈、隋两代战乱较多,人们无心文艺有关。因此,对智永来说,借其祖上王羲之的赫赫大名,伪造一份作品,传世的可能性显然大得多。虽然这样做不能为智永本人带来声誉,但毕竟是其祖上的名头,也算是肥水不流外人田。而且对智永来说,或许只有作品本身能够传下来才是最重要的。
有关兰亭序实为智永所书的论述,可参考:
http://www.360doc.com/content/13/1217/22/10886293_338001838.shtml
如需书法Logo设计,请与我联系,点击前方链接即可转向相关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