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缸缸壁上的绿藻怎么清除

鱼缸只要有光,不论是太阳光还是鱼缸灯光,都会有绿藻/绿苔产生,时间快慢的问题。阳光照着绿藻长得快,不那么亮的灯光照着就长得慢。

绿藻(英文翻译:green algae,或简称algae)这个东西,有的人喜欢,有的人不喜欢。养金鱼的话,搭配绿藻还是比较好看的,养其他鱼就未必了,满缸壁都是绿藻,不太美观,有点邋遢的感觉。

除绿藻,很多人推荐黑壳虾除藻。但其实不是太好的选择。

黑壳虾虽然也吃绿藻,但是要等到缸壁上有相当厚的绿藻才行,如果只是薄薄一层,人家不如去吃鱼食残渣或者像丝藻那种更容易啃的藻类了。

所以在鱼缸里放黑壳虾吃丝藻都其他藻类可以,但是除绿藻的效果可能不尽如人意,另外如果缸里有斗鱼、虾虎这些猛鱼,黑壳虾两三天就会被合体光。

更好的选择是田螺或者螺蛳,这玩意除藻效果不是盖的,速度快,但是要选择合适的数量。

我之前在80的大缸里放了二三十只田螺和螺蛳,但是陆陆续续一大半都死了,因为缸里的绿藻供应不上它们。相反,放在阳台小缸里的螺蛳由于绿藻充足,都活得很好,还下了小螺蛳,这些螺没日没夜都在啃绿藻,把部分缸壁啃的干干净净。另外,阳台小缸里没有虾虎,绿藻又比较厚,黑壳虾没事也在缸壁上啃。

所以,如果鱼缸光线不是太强,就不要放太多田螺或螺蛳,放10只左右就行。不过就算是死在缸里也没什么,只要缸里有鱼或虾,处理个田螺不是什么问题。



注意田螺/螺蛳进缸前用盐水泡二十分钟左右,防止有水蛭,也就是蚂蟥。蚂蟥一旦进缸,会很麻烦。放适量盐就行,不要太少也不要太多,就跟烧菜一样,田螺没那么娇气,只要盐不太多不会腌死。包括刚开春的田螺也要用盐水泡,别以为冬天没有蚂蟥。

另外,苹果螺也是不错的选择,但是这种螺据说繁殖起来特别快,所以我很少把两只苹果螺放在同一个刚缸里。喜欢苹果螺的可以试试,这种螺很好养,生命力很顽强,一点也不比原生的田螺差。唯一的缺点是不要和虾虎这样的猛鱼一起养,否则会被吃掉。

至于说其他螺,像什么钢帽螺、斑马螺,这些都属于汽水螺,养几个月就会死,还是不要浪费钱了。

还有一种螺体型大,生命力强,也很能吃,就是黄金螺,但这种螺也不推荐养,原因是它胃口太大,太凶猛,会啃各种水草,甚至还会抓小鱼吃,而且产的卵很恶心。

另外像蜜蜂角螺(杀手螺)会吃其他螺,就更不推荐了。

螺类啃不干净的地方,就只能配合手动来刷了。

刷鱼缸绿藻,如果是小缸,直接用牙刷就行,如果是大缸,可以购买长柄的鱼缸刷,我买过普通的布刷和刮藻刀,但是刮藻刀效果不好,也许是因为刀口不平,根本刮不下任何东西。

但是旮旯角落的地方刷不到,就只能靠田螺/螺蛳来啃了。

除了田螺/螺蛳,原缨口鳅等鳅类也能帮忙吃绿藻。这种鳅饭量很大,没事就到处岗来岗去,吃鱼食残渣,吃缸壁上的绿藻/绿苔。

中国新闻网比凤凰网和网易新闻差在哪里?

中国新闻网是个很有影响力的媒体,像凤凰网、网易新闻这些网络媒体的很多文章都转自中国新闻网。

而且中国新闻网很正规,不会发一些无厘头、标题党的内容,更不会发文不对题的垃圾内容,至于说无聊的娱乐八卦和香艳的图片,也是很少,而这些内容在凤凰网、网易新闻这些媒体都是随处可见的。

可是为什么中国新闻网貌似还是干不过私营的互联网公司呢?我看了一段时间中国新闻网,发现问题其实很明显,但为什么一直没有改进,也许是事业单位的体制所决定的。

这让我想起原来在政府网站工作,很多问题其实也是显而易见的,明眼人一眼就能看出,但其中大多数问题我提了三四年还是没有改观,只能说无能为力。这类问题在商业公司半天就能改完,但是在事业单位,比登天还难。

目前看到中国新闻网最大的问题就是评论问题,点击发布评论后,你是看不到自己的评论的,评论要审核,而且我的评论似乎从来就没有通过审核,因为我没有收到任何关于审核结果的通知。可是我从来没有发表过任何带有敏感字眼的评论,所以这个问题对用户体验影响极其恶劣。

相比较,网易新闻最大的特色、最吸引用户的就是它的评论,很多人去网易看新闻就是为了看评论。现在的新闻当然是讲究互动的,你不让用户评论,只让用户看新闻,这和传统媒体的报纸有什么区别?

而凤凰网评论虽然做得也不好,但人家凤凰网没有底线啊。每天所有版块就都是带有性暗示的美女图片,也能吸引一大批用户啊,而且人家凤凰网还经常发一些文不对题、莫名其妙的新闻,为的就是让你用户点击,他们编辑好拿绩效奖啊。

在这方面,中国新闻网当然是很有节操的,人家不愧是事业单位背景,从来不搞这些花哨,就老老实实做新闻,这是很值得鼓励的。

但是在认真做新闻的同时,能不能也稍微改进一下用户体验呢?

另外,中国新闻网有一个技术细节让人无语,其不带WWW的chinanews.com域名竟然打不开,没有跳转到www.chinanews.com,这对用户体验和网站权重都不利。

几种不推荐在鱼缸养的中国原生鱼:光唇、餐条、黄黝、刺鳅、沙塘鳢等

2019/3/17后记:一两年前写了这篇文章,那时有了一个大鱼缸,实验了各种原生鱼英文翻译:Native fish in China),最后写了这篇文章,仅供参考。不过我不是专业养鱼的,我是做翻译和本地化的,所以后来又写了篇有关原生鱼名称翻译的文章,有兴趣的可以参考:黄颡鱼等中国原生鱼的名称如何翻译?

光唇鱼

光唇鱼

这种鱼又叫溪石斑鱼,长得很像热带鱼,所以不少原生鱼爱好者会喜欢养。但是我养了一年,怎么也爱不起来,这种鱼实在太讨厌,最后没办法,30条左右的光唇鱼先后全部放生。但愿它们在江苏也能像在老家浙江一样繁衍下去。

说这种鱼讨厌,首先是抢食太厉害,只要有光唇鱼在缸里,其他任何鱼在抢食方面都只能甘拜下风。光唇鱼实在是反应太快,速度太快,其他鱼只能望尘莫及。

而且这种鱼嘴又泼,什么都吃,普通鱼食、红线虫、黑壳虾,能吃的它都吃。问题是,如果它吃了红线虫,就会长得很快,一旦个头长大,就更加肆无忌惮地欺负其他鱼,没事就去怼缸里的其他鱼。



虽然说虾虎鱼(英文翻译:goby)不惧它,但无奈它反应太快,我养了一年多只见到有一条较小的光唇鱼被咬断过尾巴,其他的从未被咬过。

如果你决定放弃光唇,你的头疼才刚刚开始,你想把它们从缸里捞出来,绝对比捞任何鱼都要难上百倍。它们除了反应快,而且特别擅长躲避,缸里如果有石头,就只能把石头全部搬出来,才有机会捞到它们;缸里如果有水草,它们就会阴在水草下面,你找半天就找不到。我是最后放了个玻璃瓶,拿着鱼捞跟着撵,等它们一个个不小心钻进玻璃瓶,然后一把封住瓶口,才有机会把它们抓住。为什么没在瓶子里放鱼食?试过,但这鱼不进去,都被斗鱼吃完了,所以说这鱼太精,只能在捉的过程中等它们犯错。

有人说它是比较欠揍,但是好看啊。我告诉你,其实真正养起来,也没多好看。虽然它们有着像热带鱼一样的花纹,但是由于体色偏黑,游速又较快,放在缸里花纹并不明显。你想要花纹,不如养条纹小鲃(英文学名:Puntius semifasciolatus),颜值绝对比光唇高。

餐条鱼

餐条鱼

餐条鱼比较常见,在大河河边的水草里,随随便便就能捞到。

白光闪闪,身如柳叶,但是放到鱼缸里就只能看到一道光了,因为游速太快,所以观赏性并不高。

好在这种鱼你想放弃还是比较容易的,虽然游得快,但不善于躲藏,拿个大点的网子很容易就能捞到。

黄黝鱼

黄黝鱼

这种鱼长得比较特别,颜值也还可以,长得像虾虎。但不如虾虎好玩,另外抢食不太行。

黄黝鱼放在缸里一段时间后,会主动浮到水面等你喂食,但如果缸里还有其他鱼,尤其是斗鱼这样的上层鱼,黄黝鱼就有很大几率会饿肚子,可怜兮兮的,原因是反应慢,这也许就是很多人误以为黄黝鱼不吃活食的原因。

另外黄黝鱼没事就仰着个头等你喂食,没什么观赏性。

刺鳅(英文学名:mastacembelus aculeatus;其他英文翻译:lesser spiny eel)

刺鳅

刺鳅又叫刀鳅,因为身体花纹特别,所以有人会喜欢。养起来也挺好玩,互动性较强,你一到鱼缸旁边,它就跟着你走,喂习惯了一点也不怕人,你用手拿它都能拿起来。

但如果你的鱼缸里有小型鱼虾,强烈建议不要养刺鳅。

一个中等体型的刺鳅就足以把你缸里体型较小的虾虎全部消灭光,另外缸里不论体型大小的虾也会被全部消灭,甚至连稍小一点的龙虾都不能幸免。我的鱼缸里原来有一些体型较大的虾用来清理食物残渣,连成年子陵虾虎也奈何不得,其中最大的一只有10厘米长,但最后被刺鳅团灭。所以慎重!

沙塘鳢(英文学名odontobutis obscurus)等其他鱼

沙塘鳢

其他像沙塘鳢(虎头呆子)和黄颡鱼(昂刺鱼)也不建议养在鱼缸里,这些都属于中型猛鱼,一旦体型超过缸里的其他鱼,会将其全部合体,包括虾虎鱼中体型最大的子陵虾虎。

而且这些鱼吃了活食长得特别快,我养过一条幼体黄颡鱼,一开始在缸里捡捡漏也没怎么长,后来我放了一些秀丽白虾进缸,过了一天两夜,这鱼足足长了1.5厘米,体型扩大将近一倍,简直是飞长。

鱼缸买成品缸还是DIY定做缸?

选择成品缸还是定做缸,这是摆在所有养鱼者面前的第一个问题。

我先后买过两个DIY定做缸和一个成品缸,有浮法玻璃的,有超白的,也有亚克力的,另外也参考过网上很多人的经验。

下面就结合其他人的经验谈谈我的看法。

小缸

如果是小点的缸,比如缸长50CM以内的,还是买成品缸比较好。

首先小缸一般都是放在书桌上或者更矮的位置,如果是买定做缸,一般是没有缸盖的,这样容易不小心掉进去东西。当然你也可以配缸盖,但是自己配亚克力缸盖还是比较贵的,也不美观,所以配盖的还是少数。

另外对小缸来说,成品缸更有性价比。淘宝上几十到100多块的成品缸比比皆是,都配备齐全,有缸盖,有过滤,有气泵。东西不会掉进去,也不会有水洒出来,还是很适合书桌等使用环境的。

但成品缸有个问题,就是容易坏。我前段时间花160多元买了森森的一个38的小缸,本来买回来使用很理想,也很漂亮,虽然是浮法玻璃,但看起来丝毫不亚于我的超白缸。

但用了半个月,水泵电机就坏了。由于购买超过15天,商家不想负责,对我态度阴晴不定的,最后在天猫官方的介入下,拖了两三天,最终不情不愿地寄了个新的电机过来。新的电机用了一天气泵又坏了,光出水不出气,跟客服反映,又是磨磨唧唧的,让我拍照,又怀疑我使用不当等等,最后磨叽了一大通,跟健忘症似的问我是什么问题……后来新换的电机过了一会儿又吐气了,我也就没再提这事,结果人家也就不了了之了。我也买过森森的其他产品,总体来说质量还不错,但是他们的售后客服做得实在太差。

这种问题在DIY定做鱼缸上是不太可能发生的。我花几十块钱的买的几个过滤、气泵,用了一年多的也没有一个坏掉的。

可能这种廉价的成品缸配置还是比较低劣,容易出问题。如果这次再坏,我就要想办法看看能不能自己买些贵点的配件装上去。

大缸

如果是大缸,比如1米长左右的鱼缸,买定制缸会更有性价比。这个尺寸的鱼缸在淘宝上动辄卖两三千,而且据网上很多鱼友的经验,这些鱼缸质量也并没有多好。反而不如自己DIY定制。

我买了一个80CM长的超白缸,缸花了400多元,加上另外购买的气泵、滤桶、底座等配件,加起来也就1000出头,用了一年没有出现任何问题。

鱼缸过滤

说到过滤,这里重点提醒一下。

买过滤没必要买功率大的,买比商家推荐的功率小一个型号的滤桶就完全够用了。这样不仅省电,而且省空间,还能避免噪音过大。

比如我80的缸,买的是“适合0.6米以下鱼缸使用”的功率6W的滤桶,完全够用。滤桶的吸管不够长可以在淘宝买一根延长管。

我鱼缸里的鱼最多的时候接近100条,还都不是像青鳉、斑马鱼、灯鱼那样的小鱼,但是只要喂食不要过多,鱼缸是不会有任何异味的,鱼儿也都活得很健康。

但后来我嫌密度太大不美观,只留下30条左右的鱼,滤桶就更足够用了。

鱼缸过滤的作用,除了吸鱼粪,过滤掉脏东西以外,更重要的功能是通过硝化细菌控制好水质,降低水里的氨,让鱼更加健康,表现更好。

有人会觉得不要过滤也可以,如果鱼少或者鱼很小,特别是又放在阳台这样阳光充足的地方,水草能产生氧气,不用气泵不用过滤都是可行的。

但是对于大一点的放在客厅的鱼缸,没有过滤不仅容易产生异味,而且时间一长,水里的氨变多,鱼即便能活着,但是健康状况不会太好。

另外如果担心安全问题(主要是大缸),可以在缸的外表面贴上一层钢化膜,淘宝有卖,很便宜,除了可能会产生划痕外,不影响观赏。

以上就是有关选择成品鱼缸还是DIY定做鱼缸的一点经验。

黄黝鱼只吃活食?纯属谣言

相关阅读:黄颡鱼等中国原生鱼的名称如何翻译?

黄黝鱼长得很像虾虎,跟虾虎是近亲,很多人不认识这种鱼,误以为也是虾虎的一种。

我一开始也犯过这样的错误,偶然采到一条,搞不清楚是什么鱼,以为是一种虾虎,后来在淘宝上搜“黄色虾虎”,竟然搜到无良商家把它充作虾虎来卖。

我拍的黄黝
我拍的黄黝

这种鱼就像网上有人说的,没有虾虎好玩。没事就在鱼缸上层漂着,等着你喂食。抢食也不行,我鱼缸里有几条,肚子常年都是瘪瘪的,不是我不喂,实在是有点笨,抢不过其他鱼。出于鱼道主义原则,这样的鱼后来都放生了。

但抢食不行不代表不吃东西。网上总有一种说法,说黄黝鱼只吃活食,很多人信以为真,包括我自己曾经也信了。但事实不是这样的。



一般野采来的鱼都会有一个适应的过程,不到肚子饿了是不会轻易开口吃东西的。黄黝鱼也不例外。

我拍的黄黝
我拍的黄黝

但是黄黝鱼并不算难开口的,一般放进鱼缸三四天就开始吃东西了。

黄黝鱼属于小型猛鱼,在自然环境是吃小鱼小虾的,所以跟绝大多数虾虎一样,不吃鱼食。我基本都是喂冻红虫,它可以吃到撑。

另外黄黝鱼奇特的一点是,它似乎是有很多种。我在不同地点不同时间捞到的黄黝鱼都有一些细微的差别,有的偏黄,有的偏黑,有的嘴巴旁边也有黑黑的线条,还有的腹鳍和尾鳍发黄比较明显;另外不同鱼身上的黑色竖纹也经常不同,有的疏,有的密。

不知道它们是不是属于不同品种。

不过有一种中国原生的黄黝鱼,叫萨氏华黝鱼,产于广东,百度百科里说是稀有物种。确实也是挺稀有的,很少看到有人养。

萨氏华黝鱼
萨氏华黝鱼

这种鱼跟一般的黄黝鱼不同,很漂亮。之前还看到有鱼友在贴吧发的繁殖贴,详细记录了华黝的繁殖过程。这玩意跟虾虎一样,是在洞里产卵,而且有公鱼守护。

我养的黄黝鱼基本只在鱼缸上层活动,只有两只腹鳍明显发黄的比较特殊,喜欢呆在鱼缸中下层,但平时也没往石头洞里钻。所以搞不清楚它们是怎么繁殖的。

但是不管怎么样,我养过十几条在不同地点采到的黄黝鱼,都没有说只吃活食的,这纯属谣言。

宠物虾/观赏虾养殖教程

误打误撞进入养鱼/养虾领域,也已经快两年了。以前也养过鱼和龟,但最多就是买个迷你玻璃缸,养个几个月就放弃。

下面在这里写写鱼缸养鱼/养虾的一些心得,仅供参考,但应该来说比网上大部分资料还是靠谱得多的。

宠物虾/观赏虾品种和基本要求

首先,养鱼还是养虾,这是个问题。笔者一开始就是偶然养了被称为“黑壳虾”的小虾,才渐渐打开这个新的世界。

不过如果真要是养虾,大多数人可能还是不仅仅养黑壳虾这种太入门的品种了,另外还有很多种其他虾。常见的包括国产原生虾,如小龙虾、台湾的樱花虾、秀丽白虾、长臂虾、红鼻虾等等,国外产的有小龙虾的近亲“鳌虾”——蓝色的、橘黄色的等等,另外还有极火虾、水晶虾这类人工培育的品种。

所有以上这些虾的品种在淘宝都有卖,价格不等。

当然你如果只想养黑壳虾这样的中国原生虾,下河随便捞点就行,如果捞不到,也可以在网上买。

其中像黑壳虾、秀丽白虾、红鼻虾还是很好养的,一般只要水别发臭,养活都没问题。网上经常有人说黑壳虾都养死光了,我养了两年的鱼虾,都还是不明白怎么能把黑壳虾都养死光。如果真的是这样,要么是你当地的水质太差,要么是你太不走心了,或者一点养鱼养虾的天赋都没有。

实际上,随便弄点水,弄两根水草,弄几只黑壳虾放里面,放在有阳光的地方或者隔三差五随便喂点东西,都绝不至于养死。

其他像樱花虾、极火虾、水晶虾这些贵一些,也娇气一些,但里面不乏有生命力顽强的。比如你买10只樱花虾、10只极火虾,里面大概分别有2到3只的生命力是你无法想象的。

这里说的生命力要通过极端环境才能体现出来,比如这两种虾的适宜水温都比较高,但即便到0度左右,还是会有一部分虾能够存活下来。再比如,你出门两星期,家里虾缸过滤都堵上了,水质一塌糊涂,你很可能依然能找到两三只活着的樱花虾或极火虾。

这些都是我的亲身经历,所以那些专门养虾的,是要注意水质等等,但也不要搞的太矫情。

基本上按照正常鱼缸配置就行,比如过滤、气泵,有就行。实在没有也没关系,弄些水草,把虾缸放在阳台,水草就成了天然的气泵,阳光晒出绿藻,也是虾的天然食物。

养虾搭配什么鱼混养

很多人在网上问养虾可以搭配什么鱼混养,这里说的虾基本是指黑壳虾这一系的,包括樱花虾、极火虾、水晶虾等等,其实都属于黑壳虾。

但是网上有很多错误的信息,很多人都说养虾就不要养任何鱼,这就有点矫枉过正了。我自己一开始也走了弯路,很纠结,但其实没必要。

根据我的经验总结,养黑壳虾这一系(樱花虾、极火虾、水晶虾等宠物虾/观赏虾)可以搭配的鱼,完全没有问题的至少有:中华花鳅(冷水鱼),蛇仔鱼(也叫苦力泥鳅,热带鱼),这两种鱼我都养过。这里说的完全没有问题是指,不仅对大虾没有威胁,对小虾也没有威胁。

另外对成年虾没有威胁,但是可能对小虾造成威胁的就多了——因为我没怎么繁殖过小虾,所以我也不能100%保证,包括:青鳉鱼(我个人倾向于认为这种鱼还是不会吃小虾的,毕竟它自己体型就很小,而且基本只在上层活动)、缨口鳅、棒花鱼、粘皮虾虎鱼、鳑鲏。

绝对不能混养的,也就是对成年虾和幼虾都有威胁的,我这里主要说中国原生鱼,包括:子陵虾虎(当然太小的可以忽略)、波氏虾虎、刺鳅(又叫刀鳅,这玩意很厉害,大小通吃,再大的虾也逃不掉)、光唇鱼(又叫溪石斑鱼,这玩意捕虾也很厉害)、斗鱼(中国斗鱼、泰国斗鱼都包含在内)、黄黝鱼等等。

养虾搭配什么水草

养宠物虾/观赏虾最常搭配的水草就是莫斯了,最常见的有大三角莫斯和小三角莫斯,除了红鼻虾等个别虾类会适当啃莫斯外,大多数虾对莫斯没什么兴趣。

除莫斯外,矮珍珠也不错。据我的经验,基本上市面上常见的水草都可以,因为虾主要还是对藻类比较感兴趣,对一般的水草没有太大兴趣,除非是饿极了,会啃一点水草,但也没有大碍。

自由职业者:越是创意类工作,越要做好精力管理

工作十年,我养成了一个陋习,就是疏忽了精力的分配和管理。

原因一是,我的第一份工作是在翻译公司,做的是那种很机械的流水线式的翻译工作——也就是时间紧,工作量大,最重要的是对质量要求不高,这也是国内翻译公司的常态。

这就造成,时间管理很重要,但精力管理不重要。因为公司逼着你在很累的时候还继续翻译。

第一份工作对人的影响当然是很大的。

原因二是,我在做自由职业之前,企事业单位无法克服的工作流程和模式——不论你今天状态怎么样,不论你今天想怎么分配自己的工作,领导给你安排任务了,你必须硬着头皮干。

这两个因素在我成为自由职业者之后,都有了很大程度的改观。

首先,由于我现在从事的不仅仅是翻译工作,还有网站本地化、SEO、创译等方面的创意性工作,这些工作光靠耗时间是不能保证质量的,所以精力管理显得更加重要。

通过这些工作,我能想象到,你让一个艺术家在疲惫的状态下,是无法完成优秀的作品的。王羲之那天如果不是心情舒畅,精力充沛,又怎么可能写得出《兰亭序》?

其次,我现在是自由职业者,而且我自信自己的自律能力还是比较强的。我不需要别人来时刻监督我工作,别人的监督对我来说不仅多余,而且还会造成负面效果,导致精力的无端损耗。只要你给我足够的钱,只要我不讨厌手边的工作,一切就没问题。

由于对自己的时间和精力有着充分的把控力(当然偶尔也会因为没安排好项目而有些失控,但这种情况越来越少),我能够根据自己的状态、时间安排和精力情况将工作的安排最优化。

当然这种最优化不是轻易就能实现的,也是通过工作经验的积累而不断优化的。

比如我最近做的一个网站本地化/SEO项目,原来我是喜欢一气呵成。自以为尽量一次性做完,这样能保持思维的连续性,做完后又能全身心投入到其他项目中,从而保持高效工作。

可是渐渐地我发现自己错了。这个项目对创意要求较高,也就对精力要求较高。一次性做完,很难保证后半程自己精力能跟得上。精力跟不上的结果就是容易出错,当然我从2009年开始做网站,有这么多年的网站SEO经验,出错倒还不太可能,但影响工作质量是有可能的。

另外,即使我勉强维持自己的精力,保证高质高效完成工作,但完成后由于精力损耗严重,无法以良好的状态投入到其他项目中,所以从整体来看,工作效率并不算高。

所以我现在是分时间分步骤,把这个项目进行切割,然后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实现时间分配均匀化的同时,也保证了精力的均匀化和可持续性。

当然我能够实现良好精力管理的前提,还是国外公司在时间上给予的宽裕度。这一点不仅是对自由职业者的尊重,同时也是对工作质量的很大保证。

另外,要想做好精力管理,首先也要锻炼好的身体,没有好的身体,又何来充沛的精力,没有充沛的精力,精力管理也就成了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这一点自由职业者很容易疏忽,我自己也不例外,还需要加强。当然,自由职业者在这方面也有优势,就是可以灵活地安排锻炼身体的时间。

译谈:广告营销文案中的enjoy翻译成乐享、纵享、尽享还是享受?

在市场、广告、营销类翻译稿件中,“enjoy”是一个高频词汇。原先我经常翻译成“享受”,或者稍微润色一下变成“尽享”。

后来不知什么时候,又想到“纵享”这个词。

其实意思也都差不多,只是适用于不同题材中。

比如,翻译几个或者十几个单词的广告语,用“尽享”或“纵享”肯定是比“享受”要好。

一方面,广告语都很短,惜字如金,所以尽可能利用好每个字,从这一点来说,“尽享”和“纵享”比“享受”起到更多的强调作用。

另一方面,从语音上来说,“尽享”或“纵享”听起来似乎比“享受”更顺耳一些,当然也可能是因为平常广告语都是这么说的,所以听起来更自然一些。

但是在一般的营销类稿件中,单纯地翻译成“享受“未必不是最好的选择。

……

提起营销文案,很多人脑子里的第一个想法就是一定要有华丽丽的词汇,我想这其实是一种误解。就拿我自己来说,看到那些华而不实的词汇,第一个念头是逃避。

现在讲究的是平民化的、朴实的语言,所以你看现在很多广告语,就跟平常说话一样,没有刻意地去用一些文绉绉的词汇,这样反而能够深入人心。

就比如前段时间看到的薛之谦的肯德基冰咖啡广告,广告语很朴实,什么“人生是个冷笑话”,“肯德基K-Coffee现磨冰咖啡,冷冷滴上市”。

广告语翻译

当时我就想,这要是从肯德基的英文广告语翻译成这样,很可能不被采纳。在某些“华丽至上”的人看来,这样的语言太过平淡,怎么能显示出肯德基产品的高大上呢?

可是当时我看完就在朋友圈说,这样的平民化语言更能深入人心。

当然,这支广告的文案平实,但创意和演绎并不一般。所以整支广告给人的印象特别深刻。

而语言的平实也不代表就不好,有句广告语说得好,“简约而不简单”。

你玩“华丽”,玩“文字游戏”,玩得不好其实就是在玩观众。观众没有那么多脑细胞和耐心去揣测你的“双关语”,去了解你浮夸语言背后的实际产品质量。

……

后来做校对的时候,又遇到有人把“enjoy”翻译成“乐享”,当时我就感觉这个词好像是来自哪个广告,应该是移动或者哪个电信运营商的4G广告。

我个人不太喜欢这个译法,相比“尽享”和“纵享”,“乐享”好像有点浮夸过头了,而且本质上也不是什么好的说法。

“尽享”和“纵享”都表示尽情(纵情)地享受,这样的诠释/意译是有意义的,而“乐享”(快乐地享受)给人的感觉就是废话、累赘,难道还能“痛苦地享受”?这样的诠释没什么意义。

不过作为翻译译审,如果没有客观的错误,我一般选择尊重原译,所以这样的词汇我没有改动。

但从我个人来说,我还是更倾向于“尽享”、“纵享”或“享受”,而我最喜欢的还是“享受”。

因为对“enjoy”来说,“享受”就是最贴切的译法,无需再行引申;再者,我们平常生活中,也都是这么说话,哪有说其他那三个词的?那样说话人家会觉得你有病。

PS:畅享也不错,畅享XX时光。

翻译公司找中文专业生把关翻译质量靠谱吗?

之前在微博上看到一个翻译公司的领导说,他们公司所有的翻译项目最后必须由一名中文专业毕业生把关,看到不通顺的句子就改。

这种校对方式,我还是第一次见,我个人对其持保守意见,仔细想想甚至觉得匪夷所思。

诚然,很多译员的中文母语不尽如人意,就像德国汉学家顾彬说的:“中国翻译者的问题在于母语不够好。”但找中文专业生来做翻译校对,则有矫枉过正之嫌。

找中文专业生来把关,主要针对的恐怕就是所谓的“翻译腔”,可是“翻译腔”本身很难界定。

中英文两种语言始终都在互相影响。有的句子,你以为是“翻译腔”,但其实这样的表达方式早已被接受。就像英文里的‘Long time no see”(好久不见),原本就是从汉语直译过去的。但现在很多老外打招呼就是这么说,你能说这是翻译腔吗?

再举个例子,随便找一篇翻译自外媒的新闻稿,你再对比中国的原创新闻稿,一眼就能看出其中语言风格的差别。这难道就能说明,那篇外媒新闻的译稿有翻译腔吗?

这只是译者在寻求原文和译文之间的一种平衡,这个平衡点在哪,每个人感觉不一样。但如果对原文的语言风格及其背后的思维方式缺少了解,就很容易失衡,而偏向于译文本身了,这就导致偏离原文,对原文不忠实。

清末民初的著名翻译家林纾,他本身不懂外文,先找别人解释给他听,他再进行再创作,改掉人名甚至情节,遣词造句本身的修改那更是不在话下,这样把外国小说变成完完全全的中国本土小说。这样的翻译方式会很合“母语优先”者的意,但在当今社会是完全行不通的。

从原作者,到翻译公司,到客户,再到读者,都无法接受译者对原文进行那么大幅度的改动,别说改动故事情节,就是对语言的风格和逻辑进行改动,都应当适可而止。

所以你找一个中文毕业生来校对翻译,他对英文的语言本身及其思维模式了解有多少?他如何能够把握好原文和译文之间的这种平衡?如果他遇到不合逻辑、不通顺的译文,他能否通过原文找到正确的逻辑,还是只靠自己的主观臆想改到通顺为止?这些都是有很大疑问的。我也曾在翻译实践中遇到只看原文结果改的一塌糊涂的例子。

有人可能会说,中文毕业生不代表英文就不好,也许人家都说过英语六级了呢?我不排除有很多这样的人才。

但既然这家翻译公司强调是“中文毕业生”,那么我只能倾向于认为他们的中文是要好于英文的,或者说翻译公司聘用他来把关翻译,主要是看重他的中文母语水平,否则为什么不找一个中文优秀的英文毕业生来做这件事呢?

关于不同语言之间背后的差别,这里多解释几句。

前段时间有一部美国电影很热门,叫《降临》,这里面就提到,不同的语言代表着不同思维方式。

就我本人来说,有时候英文看多了,不知不觉连说话都是用英文的思维方式。如果是做翻译,就是在中英文两种不同的思维方式之间不停转变,这很考验对两种语言及其背后思维方式的熟悉程度。

作为翻译译审,对两种语言本身及其思维方式的熟悉程度,无论如何也不应比译员差,否则很容易出现这样那样的错误,甚至把好译文改成烂译文,把对的改成错的。这些在很多翻译公司都是司空见惯的。

人工智能翻译/机器翻译达到什么水平了?

提起人工智能翻译或者机器翻译,最牛的当然还是谷歌,坐拥那么多数据和顶尖技术,不牛才怪。

目前来看,Google Translate虽然也会有很多机器本身无法克服的问题,但还是最好的“软件翻译”工具。

为什么我说是“软件翻译”,我自己是自由翻译,有些朋友会误以为我都是用软件翻译或者用机器翻译,问我用什么“翻译软件”。这很冤,咱这可都是手动打出来的字,也就是外界所谓的“人工翻译”。而且我们翻译所说的“翻译软件”都只是帮助排版和识别客户要求的固定词汇的,而不是帮助我们翻译的。

不过也难怪,国内大多数翻译公司的水准实在让人难以恭维,依我看不如让直接用Google Translate,翻译出来的效果应该是比他们那些译员要强的。也不排除他们真的是这么干的。

但如果国内的翻译公司都用上Google Translate,这些翻译公司也就没有存在的必要了,也就彻底沦为了骗子公司。

前两年新闻又报道微软的一个什么翻译软件很牛,几乎已经可以替代同声传译。但是这两年好像也没看到有什么动静。而且微软的很多软件/工具在国内访问是很慢的,比谷歌好不了多少,所以从技术上来说也不见得真能用得上。

提起微软,我还参与过他们的一个搜索引擎语义分析项目,不过后来因为我忙于翻译和网站SEO,他们的工作又太繁琐,我逐渐退出了。这也是有点讽刺——在机器翻译和人工翻译两种工作之间,我竟然选择了人工翻译。

 扫描关注“人工智能翻译”公众号,了解最新相关动态!
扫描关注“人工智能翻译”公众号,了解最新相关动态!

最近发现国内两家公司也不甘寂寞,搞出来什么“神经翻译”软件。为什么不叫“智能翻译”,双双叫“神经翻译“,我也是搞不懂。这名字起的,跟神经病似的,而且机器又不可能拥有什么神经。

这两家公司一个是网易的“有道翻译官”,一个是搜狐的“搜狐翻译”。不得不说还是很有勇气的。我试了一下,有些句子翻译得还不错,当然这些句子你就算是随便找个在线电子词典查查也是能找到差不多的翻译的。

但是还有一个简单的口头语——太牛了,竟然翻错了。连网易的有道词典都能翻出来,可是你自己的“神经翻译”却歇菜了,这还“神经”什么,“智能”什么?看图:

有道翻译官软件翻译

有道翻译官机器翻译有道翻译官翻译软件搜狐翻译人工智能翻译有道词典在线翻译工具

看来人工智能翻译/机器翻译,要想取代人工翻译,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PS:四年前就写过机器翻译/人工智能翻译:人工翻译会被机器翻译取代吗?四年后感觉没啥进步。

后记:不过写这篇文字的时候,看到一篇报道是在讲科大讯飞的“晓译翻译机”,看视频还是可以的,不知道再多说几句会不会露馅。我看京东的售价是2999,对我们用不上它的普通人来说,太贵。但对需要同声传译的企业来说,这属于一次性消费,比请同声传译划算多了——既然它能实现交替传译,同声传译应该也不是什么大问题。

我个人的看法也是,口译会比笔译更快被替代,因为总的来说,口译要求的是现场反应,对翻译质量要求并不高,而某些领域的笔译,比如创译,恐怕是机器无法替代的。

自由职业者:抑制自己的好奇心和完美主义情结

我是一个好奇心很强烈的人,原来没做自由职业上班的时候,尤其是在事业单位上班的时候,比较闲,没事的时候就上上网,上了一天网,感觉特别累,比工作一天还累。

后来一边上班一边做翻译兼职,反而觉得轻松一些。我感觉一个人如果好奇心太强烈,一直上网的话是会累死的。

除了好奇心,还有一种完美主义情结,也很累人。工作中追求完美无可厚非,特别是像我,做自由翻译和SEO,如果不追求完美,不注重细节,很可能出问题。翻译的问题可能还算小,SEO写错关键词,那问题可就大了,可能牵涉到几十万乃至上千万的网站利润损失。

但在工作以外,就要适当抑制这种完美主义情结,而这种情结常常是和好奇心连结在一起的。

举个栗子,我喜欢养鱼,包括在鱼缸和池塘里。没事也喜欢观察鱼。

我老家旁边有个池塘,里面没什么鱼,偶尔还会被偷电。我做自由职业,工作时间比较自由,偶尔会回老家看看。

夏天快到了,为了防蚊灭蚊,我在池塘里放了很多青鳉鱼、中国斗鱼和麦穗鱼,效果很好,这个池塘里看不到任何孑孓。但有一天我发现旁边较远的一个水沟里有很多孑孓,我只好又捞鱼放到水沟里。

有一天我查看水沟的时候,很好奇水沟连着的一个池塘里是不是也有孑孓,可是我印象中那个池塘里是有青鳉和斗鱼的,我之前还野采过。于是我更加好奇,为什么一个有鱼的池塘连着的水沟里会有孑孓?

我很想去那个池塘旁边看看,可是那意味着我要穿过几个竹子和一堆乱草,以及一个泥坑,我可能会弄脏鞋,甚至可能被蛇咬。

在这种情况下,我选择相信自己的判断——那个池塘有鱼,只是那些鱼不怎么来这条水沟,因为这里闭塞又有农药,所以一个有孑孓,一个没有。

我抑制了自己的好奇心和完美主义,为自己节省了时间和精力,于自己也没什么损失。否则即便我去看,即便有孑孓,我也是无能为力的,因为我已经放了不少鱼到沟里了。

对于自由职业者的我来说,时间和精力尤其宝贵,比上班宝贵得多。我做自由翻译和SEO,都是在出卖自己的时间和精力,因此我的时间、精力几乎是可以和金钱划等号的。

如果我不抑制自己的好奇心和方方面面的完美主义倾向,就谈不上自律,时间和精力也就在无形之中消耗殆尽,收入就会相应减少。

有人可能会问,那你一个自由职业者最近天天这么写博客,不也是浪费时间和精力吗?

这件事是这样,我已经两三年都没怎么更新博客了,我最近更新自然也有我的道理。

一个是想写,写出来对自己心态有好处;再一个写博客对我而言是一种休息,它和翻译用的是大脑的不同区域;另外,写原创的母语文字,对我也是一种语言上的训练,加强自己的语感,识别自己的语言风格,这对我做自由翻译也是有辅助作用的。

自由职业前传:翘班炒股的日子

做自由职业之前,当年从事业单位逃出来,经过一些波折,最后进入一个大点的公司,从事着比较“奇葩”的工作,后来在工作中遇到了瓶颈。

于是又在面试其他职位,好在那时我是个小领导,偶尔翘个班也没什么。记得有一次中午跑去面试,那次应该也请假了。

面试的是一家新成立的电商公司,卖酒的,面试我的老板对互联网似乎一窍不通,我也不知道他哪来的底气要搞电商网站,要知道那已经是大约2013/2014年,做电商那么容易?

后来我坦白跟他说,这个网站不那么好做,但如果工资能达到我的期望,我可以努力一试。但老板对我似乎没有太大信心。毕竟我当时做的是媒体主编和游戏网站SEO,跟电商没什么直接的关系,尽管我曾经做过一小段时间的电商。

从面试的办公室出来,就接到朋友的电话。跟我说现在股票多么有前景,国家也在背后支持,甚至有人预测会达到10000多点。

我一直觉得这个朋友很靠谱,也不需要骗我来获利。所以尽管觉得他说的有点太夸张,还是将信将疑地加入了炒股大军。

不过朋友推荐的炒股工具我没能用上,有点对不住他,因为几年前我在另一家公司注册过炒股账户,如今需要将其复活。

当时设置炒股账户非常麻烦,原来的账户信息基本遗忘,为了复活账户,去各种场所跑了好多趟,当然也少不了翘班。

目的当然就是想借着股票的大势,分一杯羹。

后来股票的行情,大家都知道了。

涨了一阵子然后就猛跌,迷信朋友观点的我尽管看到外媒在报道中国股市暗藏的巨大风险,还是没能及时抛掉。

……

这也从侧面看出我在做自由职业之前的迷茫。当时在同一家公司身兼两份领导职位,而且其中一个职位是不能公开的——这也就是这份工作的“奇葩”之处,但是只拿一份工资,我也是这家公司七八百号人中唯一的个例——我也是稀里糊涂就接受了这样的现实,就当是锻炼自己了。

不过后来随着公司领导的更换和制度的演变,我的忍辱负重和委曲求全,竟然变成了某些故意或假装不了解内情的领导的不屑和诋毁……

心心念念从事业单位的牢笼跳出来,不曾想跳进另一个牢笼。

好在我没在这段时间的郁闷中沉沦,利用公司的各种机会,充分地实践自己的想法,也取得了很好的成绩——尽管因为我的身份特殊,我的功劳在记在另一个人的身上的。

这些实践的经验和成就也帮助我找到了后来的至少其中一个很好的自由职业的机会。

写这篇博文只是叙述曾经的一些亲身经历,不想证明什么。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但我个人有两个心得体会:

一是在企业里,虽然有同事和制度的某些保证,但这些都是随时会更换的,你的功劳甚至都会随之被抹杀和轻视,这大概就涉及到一些内幕和政治,可是对于像我这样的企业底层/中层员工来说,可能也轮不到你去玩什么政治,你直接就变成炮灰了;

二是安全感来自自身,你自身足够强大,不一定能保证是金子总会发光,但你应该相信这一点,毕竟你又有多少选择呢?而自由职业就是证明和变现你的工作能力和态度的一个很好的渠道。

朴树这首歌就像写吸毒

ps

最近朴树发了新专辑,看它那么热门,我就看了看以往专辑的热度,发现评论都很低。顺便回味了一下以前的音乐。

然后就看到这首《苏珊的舞鞋》,这首歌我很熟悉,基本会唱,但好几年都没听了。很奇怪,朴树的很多歌就是这样,听的时候觉得很好,但是不听了常常也就忘了。

我想大概是因为他的一些歌的曲调有点类似,歌词又是出了名的抽象缥缈,所以在口水歌大军的攻势下,容易被暂时遗忘。

也许正是这个原因,我对这首《苏珊的舞鞋》也并没有太特别的印象,更没有去解读它的歌词。

不过这次回头看,发现这首歌的歌词和编曲好诡异。欣赏一下:

苏珊有双神给的舞鞋

能带她离开倦怠世界

像根烟

那天是个多云的夜晚

她吻了我便飞上了天

honey, goodbye

oh 这夜晚好美

oh 真的让我想流泪

mn…纵身一跃

再见呀虚浮之海

mn…甜美深渊

这是爱我的王国 sure

苏珊这是你等待已久的舞会

趁今夜深蓝温柔如水

头也不回

oh 这夜晚好美

oh 真的让我想流泪

mn…纵身一跃

迷失在冥之海

mn…甜美深渊

这是爱我的王国 sure

mn…纵身一跃

舞会持续到永远

mn…每次摔碎

我依然想飞得更高些

苏珊有双神给的舞鞋

她吻了我便飞上了天

honey,goodbye

我想我肯定不是唯一一个觉得这是在描写吸毒的感觉的。每一句歌词都像是吸毒。当然这也只能是猜测,这首歌还是很美的,不管它到底是不是在写吸毒。

另外新歌《The fear in my heart》里的这一段也有嫌疑:

从不曾犯错的
无聊的人生
能不能 彻底地放开你的手
敢不敢 这么义无反顾坠落
坠入黑暗中
坠入泥土中
的海阔天空
就让我 来次透彻心扉的痛
都拿走 让我再次两手空空
只有奄奄一息过
那个真正的我
他才能够诞生

后来出于好奇心,在百度搜了一下,发现有关“朴树吸毒”乃至他的老婆“吴晓敏吸毒”八卦和臆测也有一些。当然更多是怀疑,觉得朴树怎么这么瘦,这么憔悴,难不成是吸毒了?

如果朴树吸大麻,也并不奇怪,不是说吸大麻没什么,但是中国的娱乐圈、音乐圈,吸大麻似乎还是比较普遍。如果真的是这样,也就能解释为什么这家伙情绪不太稳定,易怒(听了新专辑的后期勃然大怒)。

但愿朴树也就是出于好奇吸两口,可千万别吸上冰毒,那可就戒不了了。

前两年这家伙上电视说自己缺钱,尼玛不会是吸毒吸的吧。

但愿我想多了。

朴树,何不学学窦唯

这两天天气热,有点心浮气躁的。正好听着朴树朴师傅的新专辑《猎户星座》,感觉不错。

前面博文提到,我听第二遍感觉好多了,确实如此,有几首歌还是很喜欢的,比如《空帆船》和《Never knows tomorrow》。新专辑同样很自我,但这方面似乎比之前的两个专辑好那么一点。

由于心情有些发燥,工作之余就了解了一下朴树和他的新专辑的一些背景资料。这才知道朴树对他新专辑的后期制作有些不满。

作为非专业音乐爱好者,咱也听不出来到底哪里不好了,但我猜测是不是配乐声音有点太高呢?我用笔记本外放的时候,几乎快要听不到朴树的声音了,而其他歌曲则似乎没有这样的问题。

不过拖了这么多年新专辑才出来,这完美主义也真是没谁了。我也是个完美主义者,做翻译和校对的时候一个标点一个空格都绝不放过,为了一个字纠结半天,但为了工作、为了生存、为了养家糊口,有些东西还是只能得过且过,没有那么多的时间和精力去计较。

朴大爷父母都是大学教授,想当年也是说退学就退学,想来从小到大都是生活无忧,所以可以把完美主义演绎的很极致。

我又看到一篇报道里说什么朴树10年都没有出去旅游过。这个我不太信,但如果是真的,那他这状态恐怕也真够糟糕的了。

朴树在新专辑创作过程自述(见其微博)里提到,新歌创作好之后,有一阶段对这些歌曲彻底失去兴趣。我能理解这种情绪,就像我写博客,写完后如果不立即发布,过几天很可能就不想再发了。

不过14年的厚积薄发,11首歌,全部失去兴趣。这恐怕就不单单是完美主义能够解释的了。恐怕朴师傅这抑郁症还是没彻底好啊。

这两天顺带了解的一些其他事实也让我有些大跌眼镜,朴树在自己的微博和某个颁奖礼上先后大肆抨击国内娱乐圈/音乐圈现状,说别人的都是屎/垃圾,“电视上的明星们让人作呕”。很多朴树的歌迷都有点看不下去,觉得这家伙有点太口直心快了。

我觉得这事确实是体现出这位音乐人才不成熟的一面,我也曾经在网上和现实中骂别人做的东西是垃圾,比如屡次批评有些知名博客只是沽名钓誉,内容都是垃圾;可是作为一个公众人物,公开发表这种言论是否还是缺少了一点修养呢?

就连以苛刻和偏执出名的乔布斯,恐怕也就是私下里骂骂员工,好像从来没见他公开骂谁是狗屎。

也难怪高晓松字里行间都在影射朴大爷太矫情:

20年前你来找我卖歌,我说你唱这么好何不我们投资给你出唱片?你说你要卖歌攒钱本身做,因为音乐圈都是傻逼。后来我们为你成立麦田音乐,带你来这个喜忧参半的圈子。20年人来人往,你还在,不是因为你爱这圈子,是因为这圈子爱你。既然生如夏花,就不怕秋风凛冽,竹林是为弱者备的。期待新专辑。

当然这段话说的很隐晦,网上有解读,我觉得还是很靠谱的:

20年前你来找我卖歌,我说你唱这么好何不我们投资给你出唱片?
——是你自己找上门来的,没人逼你。

你说你要卖歌攒钱自己做,因为音乐圈都是傻逼。
——你挣我们的钱,还说我们傻逼。

后来我们为你成立麦田音乐,带你来这个喜忧参半的圈子。
——傻逼们为你付出的并不少,麦田就是为你成立的。

20年人来人往,你还在,不是因为你爱这圈子,是因为这圈子爱你。
——不是你红的久,是我们捧的久,我们不爱你的话,你早不知道到哪里去了。

既然生如夏花,就不怕秋风凛冽,竹林是为弱者备的。
——作为从业者,不要矫情,不干了就清净了,但是不干你赚不着钱。

期待新专辑。
——请用作品说话,呵呵。

想起2003年大一或者更早的时候买了朴树的《我去2000》,那时候懵懵懂懂,觉得朴树的旋律和歌词都很美,有些歌词也很批判,别的可能没听出什么来。后来过了几年,才更深地理解其中的含义和隐含的嘲讽,原来人朴树那时候就已经有着超乎年龄的成熟——其实现在一查,人家是73年出生,比我大了12岁,不比你成熟才怪,原来还以为是同龄人。

不过现在再来看朴树现实中的这些言行,感觉像是没长大似的。

……

说句题外话,那时除了韩寒在书里赞美朴树,我在现实中没见过有谁听朴树的,网络上也很少看到这方面的痕迹——除了媒体报道——不过当年没有“网易云音乐”,咱也搞不清楚到底有多少人听朴树,反正我也算是朴树的资深粉丝了。

最近看朴树以前专辑在网易云音乐的评论,绝大多数歌的评论也都很少,远远不如新专辑。所以朴树近年的热门一可能来自于《后会无期》,二可能也是文青群体的壮大。但是媒体附会说朴树当年的歌有多火,可是我从来没在街上听到有商店放朴树的歌。

……

新专辑《猎户星座》里有一首没有名字没有歌词的歌曲,让我也让一些网友想到窦唯。窦唯当年也很迷茫和痛苦,后来独辟蹊径,走上了现在的道路。歌虽然不热门,但很好听,同样也是没有歌词,一开始有人声,现在连人声都没了,可是我特别喜欢,反而觉得有人声有时是一种干扰,一种糟粕。

外界以为人家落魄,但据窦唯自己在采访中讲,他自打转变音乐风格后,才感觉自己走上正轨了,换句话说,人家现在过得很开心,发专辑也很开心,也不在乎你外界的看法。

在这方面,朴树跟窦唯还是有差距的,不够自由,不够随性。

既然朴大爷10几年才出一个新专辑,出来了又不满意,恐怕真的是跟当年的窦唯一样,走了一条不适合自己的路。

建议朴大爷向前辈窦唯学习,早日转型,开心生活,开心工作。

一个普通音乐爱好者对朴树新专辑的些许感想

在这个注意力稀缺的年代,即便是我曾经喜爱过的朴树,对他的新歌,我也没有十足的信心,以至于不太敢于和有耐心去听。

大概是一个有些燥热的下午,我偶然想起朴树发的新专辑,大概叫什么星座,我在网易云音乐找到这张专辑——之前看到过广告,但就像上面说的,我都没有很多耐心去听了,更别说花钱买了。

也许是因为到了一定年纪,我早已不再执着地追任何一个明星。最多也就是一时兴起去搜索关于某个明星的资料和评论,然后鼓起勇气听几首,但常常是听不下去,尽管那些歌评价很高。

我不是专业的音乐人士,所以有些歌评价很高,但我可能并欣赏不了。我也不喜欢口水歌,但偶尔还是会听。口水歌至少没有那么多的心理负担,有时候我只是需要悦耳的旋律和轻松的心情。

上次的下午,听了朴树的新专辑——我从头到尾听了一遍,够耐心了,可是好像真没找到几首喜欢的,感觉又吵又闹。我想,朴树是不是用力过猛?

像上次的那张《生如夏花》,都在主张不要忧伤,主张正能量,在我看来却似乎缺少了那么一点批判,有几首旋律还不错,但听多了还是能听出里面的低沉和忧伤。总之不像第一张专辑那样赤裸裸地表达不屑和批评,也似乎缺少一种力量。

废话不多说,这张新的《猎户星座》,在网易云音乐,每首歌的热度都是100,评价更都是上千上万,这在其他歌手身上是几乎看不见的。我不知道这里面对音乐本身的评价到底占多少?又或者说,朴树的新歌要差到什么程度,热度才不会达到100?

我很喜欢朴树给这张新专辑写的序,他把它比喻成“一粒煤”,而不是常见的“塑料”,让我看到他对自己的专辑还是有信心并且认真的。

今早试着再听一遍,已经听了三首了,感觉比前两天好多了。但愿这是一张不错的专辑,但愿如他所说,是一粒煤。

做自由职业者快两年了

我把博客副标题改成了“自由职业者之路”。我做自由职业一年多了,有很多感想、心得。如果不是因为有这个旧博客,我大概会写很多相关文字。

可是因为有这个旧博客,我一直在纠结,要不要继续在这里写。因为一些“历史包袱”,我对这个博客是有抵触的,主要是嫌以前写的东西不好

不过,最终我觉得人还是应该接纳自己。

废话不多说,试着谈谈我的自由职业之路吧。几乎从一开始,我就是“脚踏两只船”——如果不是“多只船”的话。

我主要是跟两家公司合作,这两家都是世界顶级的语言服务商。给一家做翻译,给另一家做网站——SEO方向。客户也都很高大上,我这里就不举例子了——我不知道那样会不会涉及泄密。总之都是一些世界级的公司,你怎么想象都不为过。

一开始把握不好时间,偶尔会累成狗。后来专门买了日程本,时间才渐渐把握好。不过偶尔还是会出现冲突,那主要就是外界的原因了。

比如我最近跟某家公司签了固定给他们做译审的协议,规定有些活你不能拒绝,而同时,又有其他的好活出现,为了填补时间上的空缺,你不想拒绝,那结果可能就是累成狗。

这一年多来,基本没有真正闲的时候。当然很多时候自己会有恐慌,怕接不到足够的活养家糊口,但好在运气还不错,基本都有做不完的事。

最近有点闲,所以才有时间写博客。当然闲的原因,并非是找不到事做,有些事对我来说赚钱效率不高,所以就拒绝了。比如某个国家的公司,合作过那么两三家,体验都很差,后来就都拒绝了。虽然他们价格比国内高,但对我来说,我的时间和精力是有限的,接他们的活是有机会成本的,所以我只能拒绝。

很多人问,你怎么不外包给别人做啊?扩大生产谁不想呢。可是结果证明:我找不到什么合适的人能代替自己。外包给别人,质量非常不稳定,质量不稳定就会导致我的时间安排上的不确定性,我很可能需要花远大于预期的时间来校对,这对我、对公司都是不负责任的(当然如果将来我有了自己的公司、客户和团队,那就是另一回事了)。

所以,这也涉及到另一个话题。就是做自由职业,首先必须有过硬的本领,哪怕你的才华在目前的单位得不到赏识,但你要确信,是公司的问题,不是你的问题。这样你才有底气和能力去尝试更好的合作方,也才能够在全国乃至全世界范围内竞争。

就拿我来说,我从07年在翻译公司工作,后来陆陆续续尝试过各种工作,但跟英语都脱不开关系,而在网站、媒体、营销等领域的工作又给我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和翻译相辅相成。比如我接触SEO是从09年开始,后来也做过几个成功的项目,所以现在才有底气在做世界级公司的项目。

如果你只是临时抱佛脚,头脑发热,甚至想骗合作公司,我劝你还是趁早打消这个念头。

我最近做固定译审就遇到过个别滥竽充数者,这种人就算我不说,公司早晚也会取消合作的。

我知道现在自由翻译非常之多,但就像前面提到的,我都很难找到能够帮到我的,也从侧面说明了大多数人根本就不合格。

关于自由职业者的话题,今天就写到这里,以后接着谈。

微信新贵和网站旧胄:天壤之别

昨天写了毒舌电影的事,写完后仍然在思考。比如,我为什么对这个公众号情有独钟,看他的文章不算多,可是对他被封却这么难过;又比如,为什么很多人跟我一样,对他情有独钟?

你说他写得好?那是当然。可是“好”的标准是什么?我们见过太多“好”的媒体了,从以前的网站,到后来的微博,再到“公众号”。

网站出现后,内容在走下坡路,可是让人意想不到的是,新媒体的这一发展历程,竟然让内容变得越来越好。于是“好”的标准大大提高。而以往的那些“好”媒体,比如一些知名的网站、博客,在这些新秀面前顿然失色——注意,我说的是“一些”,不是“全部”。如果不是偶尔有其他事物的提醒,他们都不会再出现在大脑中。

具体的网站/博客名称就不提了,这里面有我喜欢的,但更多的是我历来都不太喜欢的。

我不喜欢的原因很简单,他们只是在沽名钓誉。他们的内容说得过去,但远远没有好到和他们的名气相称的地步。他们仍然具备一定的人气,唯一的原因仅仅是他们具备了一定的体量,积累了一定的人气,或者说他们做得早,内容又说得过去。

但在后起之秀面前,他们早已一败涂地。只有一些创始人还在固执地“坚持”着,试图维持自己的一点价值。

这样的“坚持”当然是能给他们带来经济利益的,但有利就有弊,他们为了勉强维持自己的名气,牺牲的却是自己宝贵的时间和精力。他们的那些鸡汤文不仅不能给读者带来什么好处,还让自己处在一种错觉中,以为“坚持”就一定能成功。可是,扯淡吧你!

借用马哲的一句话,一切事物都在不断发展。如果没有强力干涉,毒舌电影应该能一直很好地发展下去,而那些陈腐的网站只会一天天消亡下去,可是现实却是,优秀者被摧毁,而平庸者尽管已经变成了行尸走肉,却仍能活下去。有点劣币驱逐良币的意思。

不过,让我们相信,是金子总会发光的,是垃圾总会沉沦的。

“毒舌电影”到底为什么被封?

昨晚手机信息推送说“毒舌电影”等一批公众号被封,后来说是永久停封。当时感觉就像是晴天霹雳。

倒不是说我有多喜欢这个公众号,我后来才知道,很多人每天就指着这个号呢,说是“睡前读物”。比起他们我差远了,我也就是偶尔看看。毕竟只是一个影评公众号,我有那时间多看看电影多好,老看影评干嘛?

但是我对这个公众号确实是有一些特殊的感情,而且不得不承认,人家写得确实好,有干货。

现在已经忘了当初是怎么知道“毒舌电影”的,应该也是偶然,可能是从别的公众号看到的。但是“毒舌电影”一上来就吸引了我。大概是因为它的博学和批判。

看惯了SEO型的文章——也就是废话连篇、炒冷饭、堆砌关键词的文章,毒舌电影等一批公众号真的让我眼前一亮。

我虽然工作中也涉及到SEO这么多年,但向来很讨厌那类文章,一直推崇“内容至上”。所以看到这些内容好的微信公众号不用靠SEO,也能玩得风生水起,心里挺高兴。

但就是没想到,这么快就被咔擦砍了。好在现在他们还有APP、微博还在。希望他们能东风再起。

我宁愿相信这是一次误杀,不过网上传言满天飞,有各种各样的分析。有的说是因为他们搞线下观影活动,播放未经审核的电影,触碰了总局的底线;有的说是因为他们抨击国产电影电视剧,损害了某些电影公司的利益;也有说是因为接受了外国投资;甚至还有说什么ZZ和娱乐本是人性两面云云……

不过大部分人都觉得很冤,我也一样,大家都觉得原来封封卓伟没话说,但封到“毒舌电影”这样的公众号,委实不理解。

具体内情咱也不清楚。不过如果是当局这么弄,恐怕还是得不偿失的。

我也是通过这次事件,才知道“毒舌电影”影响力那么大,很多人尤其是年轻人,很爱看。而且去年年底刚刚融资,估值3亿。而他的内容也并没有什么ZZ不正确的地方。

这么一弄,对其他没被封的微信公众号来说,也是一次很大的警示,以后达摩克利斯之剑悬在头上,谁又敢说半句出格一点的话?

今天吃早饭时,想起“局座召忠”公众号。打开一看,还好好的,还在那边祝福刚考完试的高中生,说很多高中生也是他的读者,现在真的是90后00后的天下了。

我突然想,“局座召忠”会不会哪天也被封了,毕竟树大招风,老爷子话又多。但又想,人家毕竟曾经是体制内的,哪有那么容易被封呢?就算被封,也有办法解开吧。

独立博客,只为装逼?

从2012年开通本博客以来,已经大约五年。这五年中,断断续续,多次追问自己,维持这个独立博客,到底是为了什么?

尤其是在看到很多独立博客在装逼之后,我更加迷茫。同时随着我懒于更新,这个博客也如同鸡肋一般。

不管怎样,我维持这个博客的一大原因仅仅是,方便。

我曾多次想过,也实践过,在新浪等博客平台开通个人博客,可是体验并不好,也无法继续下去。

究其原因,拿新浪来说,我不喜欢偶尔会有人不知从哪冒出来,来发表毫无营养的评论,目的只是“互访”、“串门”。这让我觉得没有安全感,当然独立博客同样存在类似的问题。

但独立博客有个解决办法就是,可以通过后台数据大致了解来访者,而对于新浪博客,如果访客也是新浪用户,能够选择性地留下足迹,否则你对其完全没有任何知情权。

如果你对读者都一无所知,甚至不清楚阅读量的真伪,又何谈独立自由的博客精神呢?

……

当然,如果追根溯源。我一开始大概更多地只是掉进“独立博客”的坑里了。自以为如果能像一些名博一样坚持更新,博客最后一定会给自己带来名利。

这种想法很普遍,也当然有一定的道理。但当写独立博客已经对生活产生负面影响,或者说利大于弊,如果还偏执地继续维护,就不能不说这是个陷阱了。

毕竟,生活中有利的事除了博客还有很多,为了写博客而耽误其他事,并不一定值得。这其中的因果关系,一两句话说不清。

最主要的还是输入与输出的关系,当一个人的输出远大于输入,或者说输入已无法满足输出,如果还一味输出,其结果大概也就像是本文开头所说的“装逼”了。

了解自己

我的这个博客,其中的博文我早已删掉一大半,可是如今看来,剩下的大多数文章好像还是很傻,连审校的勇气都没有。

我反而会觉得当初真有勇气公开这些牢骚,尤其是在最困难的日子,写写博客大概成了最大的安慰。就好像小时候跟同桌的那些呓语般的聊天,今天看来一定傻透了,可是在那个时刻,有个人听你说那些傻话,也是令人感动的。

一个人大概永远不可能真正了解自己。看一眼以前写的那些博客,就觉得既是自己,也不是自己。

有一阵子会以为那就是自己了,可是现在看来也并不都是。那最多也只是我的一面。

一个人总是要通过自己做的事才能成为最好的自己,写东西、发牢骚总是不重要的。当初我大概就像很多人一样,梦想通过一个博客成为那些标杆博客一样,拥有粉丝,拥有影响力,同时也记录自己。

我曾经嘲笑那些东施效颦者,可是现如今回过来想自己写过的那些东西,怀疑自己也只是五十步笑百步。

几年前遇到小学的好朋友,他笑说当年我很害羞,我很惊讶,我跟他那么熟,也会害羞?不过好在没什么,我跟他从幼儿园就很好,小学的农村同学也都淳朴得像白纸,我的所有缺点也就都不值一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