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作恶”了,但是谷歌“不作恶”吗?

事情要从八年前我做的一个网站说起,我当时做了自己的第一个网站,和几个同学一起维护。过了几个月我申请了Google Adsense,并且在好奇心驱使下点击了几下谷歌在我网站上的广告。

很快我收到一封邮件,是Google Adsense发来的,说我的广告账户被停用。我当时没在意,因为我已经决定关闭网站。

直到七八年后,我做了一个英文网站,想起我还有这个Google Adsense的账号,于是重新申请挂广告。当然是被拒绝了。

我再次申请,再次被拒绝了。

我才了解到一旦你“作弊“了,你将永远无法通过谷歌联盟赚钱。

这下我懵逼了。

我能理解谷歌这么做有他的考虑,谷歌以卖广告为生,当然是要找诚实可靠的人来合作。

可是,我点了几下广告,就能证明我这个人诚信有问题?对此我深表怀疑。

别说在中国这种乌烟瘴气的网络环境里,哪个站长没有过类似的“作弊”行为,就算放眼全世界,我在完全不了解规则的情况下,只是出于刚做网站时的强烈好奇心,点了几下,就能否定我的人格?这也太TM扯了。

当然谷歌的政策是宁可错杀一千,不可放过一人。

我想我是被错杀了,而且毫无生还可能。

这就是谷歌。

可是今天的美国选举,谷歌的行为才让我真正看到什么叫做“不诚实”。

为了高层领导的个人喜恶,就公开支持和帮助一方候选人。要知道谷歌手里掌握着了解和分析选民心理的强大秘密武器,就像纸牌屋里的那样。

可是结果呢,希拉里还是输了。谷歌自以为是可以操控舆情、忤逆民意,却输得一败涂地。

并且顺便展示了自己是多么地不遵守自己嘴上说的“不作恶”原则,也是多么地不诚信。

如果不是百度太渣,我真想永远不再使用谷歌。

从没有用过比优酷还难用的视频客户端

最近因为在优酷网页上播放视频太慢,接受优酷的建议,下载了优酷的客户端。原以为用了客户端,视频卡的问题就能解决,因为毕竟家里网速好歹也有20兆,平常上网从来都不卡的。

可是令我失望的是,有时候客户端的播放流畅度还比不上网页版。这也能理解,也许客户端线路比较拥挤。

可是其他一些问题,我始终弄不明白。跟暴风影音等其他播放器客户端相比,优酷实在让人无语。

启动慢是第一点,也许是播放器首页加载的内容太多,启动是我用过的视频客户端里最慢的。

第二点是不能连播,不能循环播放。我始终找不到哪里有循环播放的按钮,可以说这个按钮是不可能存在的。这就导致每次家里小孩要重复听一首歌,我就得反复赶在播放快结束时回调。至于连播,除非你播放的是某个订阅号下的视频,否则不能连播,这个设计很脑残,没有理由不鼓励用户继续看下去啊!我试过爱奇艺,人家是不存在这个问题的。

最让人无法忍受的是找不到完整版视频。这一点不知道是优酷的问题还是订阅号的问题,但即便是订阅号的问题,优酷的垃圾设计也逃脱不了责任。我最近在看《极限挑战》,可是大多数情况下我根本找不到这个节目的完整版视频,我点击他们“官方”订阅号下面的“视频”按钮,出来的是一堆碎片视频,有时就连优酷首页推荐的也是这种视频片段,看完了还找不到正片,简直让人发指。点击订阅号下面的“播单”,完全出不来,我到现在也不知道这个“播单”是干什么的。

我一度怀疑这个所谓的“官方”号根本就是个垃圾账号,可是去百度一搜“极限挑战”,第一行就是优酷的《极限挑战》官方视频,当然点开后照样找不到正片。我无法想象这种情况会出现在当今互联网上,更无法想象出现在像优酷这样的大互联网公司身上。

还有就是打开优酷客户端后按WINDOWS健加D健竟然不能回到桌面,甚至有时按ESC健也不能缩小播放界面,这样霸道的设计我真是头一回见,不知道逻辑在哪里?防止看优酷视频的时候开小差,培养良好的观看习惯吗?

其他键盘失灵现象也是比比皆是,甚至有时候搜视频输入一半文字就输不动了。我可以保证这不是我电脑的问题,我的电脑配置没有问题,使用其他软件从不卡顿,开机时间只有14秒,360说秒杀国内99%的电脑。所以优酷做产品的诚意真的很让人怀疑。这样一家互联网公司也能参与颠覆传统电视媒体,传统媒体是不是也太弱了?

其实我一直就不是很喜欢优酷,太杂,也太假。杂就不必说了,什么样的视频都有,质量又极其参差不齐,包括首页推荐的一些视频完全看不下去,有过一次这样的糟糕体验后就再也不愿点击首页的视频。太假包括优酷自己支持的一些原创节目,没有什么可看性,至于网友自制的视频,大多数也让人难以恭维。这一点比哔哩哔哩这样的后起之秀差太远。

如果不是有些视频不得不在优酷看,我是不会再用优酷的。优酷的优势大概也就在这地方——创办的早,视频多,用户基数大,所以靠体量赢。近年来自己搞的优秀节目也不是没有,但对我来说几乎没有持续的吸引力,我也很难在朋友圈看到有人转发优酷的视频,连商业周刊中文版视频的转发量都比不上。

当然我也只代表了一部分人,从优酷公布的视频播放量来看,他们的活跃用户数量还是很惊人的。以后怎么样,谁知道呢?毕竟现在已经不是一家独大了。

杨绛的一百岁感言原文到底是什么

记得几年前就曾在某门户网站上看到杨绛的《一百岁感言》,当时觉得一般作家还真写不了这个。

最近杨绛去世,才知道这篇是杜撰的。这也验证了我的感觉,堂堂一个大作家,写生日感言,未免幼稚了点。

那篇流传至今的《一百岁感言》一看就是心灵鸡汤式语句的拼凑,无论如何也算不上一篇完整的文章,不过正好迎合了如今的快餐式文化需求。

吊诡的是,连凤凰、网易这样的门户网站也都纷纷转载这篇百岁感言,其他网站转载更是不计其数。也难怪所有人都在乌龙,都以为是杨绛的原话。就连人民文学出版社也搞不清楚,幸好在杨绛生前跟她本人确认过,才证实不是其所说。

不过这个证实也等到杨绛去世后才为人所知。

杨绛的《一百岁感言》原文怕是读不到了,因为人家根本没写过这篇文章。我在百度各种搜索硬是没找到。后来通过谷歌才知道,这篇文章是在一篇采访稿的基础上杜撰而成,所以有兴趣的可以看看这篇采访稿:坐在人生的边上——杨绛先生百岁答问。所谓的“百岁答问”,也就媒体能想得出来吧,所以出自采访稿一点也不奇怪。

iPhone 通话中输入数字电话自动挂断的解决办法

因为工作需要,经常要在手机通话中输入数字进行验证,但最近每次还没输入完,电话就自动挂断了。

先说这个问题的解决办法:卸载腾讯的手机管家App。

一开始我还以为是需要验证的网站的问题,后来想想不对,怎么换iPhone手机之前没这个问题呢。

于是打电话给iPhone客服找技术支持,接电话的是一个台湾妹子。为什么我知道是台湾妹子?因为对方不仅说着一口纯正的台湾腔,而且用词都偏繁体中文的习惯,最直接的证据是对方听不懂我说2。每次我说到2,对方都要确认是不是“数字2”。我当时还想台湾的2是怎么说来着,情急之下没想起来。现在想起来了,是把嘴张大,从喉咙里发出“ER”。

台湾妹子说她先研究一下,然后告诉我还原手机设置。

看来她也没有更好的办法了。

我还原设置后,问题依旧。

看来这并非一个普遍问题,更有可能并非iPhone的问题。

我灵机一动,卸载360手机卫士。问题还在。

我再卸载腾讯的手机管家,问题消失。

看来手机管家想控制iPhone的通话显示屏,但没控制好,导致一输入数字就自动挂断。

后记:过了几天,手机重新出现同样的状况,这次嫌疑对象只剩360手机卫士,果断删除。问题解决。看来360手机卫士也会导致同样的问题。到底什么拦截骚扰的App能不霸屏啊……

译谈0516

最近做的一个译文拿到反馈,校对的人说翻译成“豪华大餐”是错误的,应该意译成“丰盛大餐”,还说word-by-word不对,意下之意直译是错误的。直译只是一种翻译方法,无所谓对错,有些句子是不适合直译,可是你说word-by-word就一定不对,就有点荒唐了。

我平时做校对,没有客观的错误都尽可能尊重原译,不会按照自己的翻译风格乱改一通。对译者而言,我认为这是最基本的职业道德。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写作和翻译风格,翻译没有标准答案,很多时候无法评判哪个译文好,哪个译文不好。

记得德国汉学家顾彬说过:中国翻译者最大问题是中文功底不好。我不能赞同更多,就包括我自己,中文功底都谈不上太好。我们都需要加强。

什么叫中文功底好?中文功底好就是即便麦当劳广告中没有出现过“豪华大餐”,我们看到这四个字也不能下意识地觉得“丰盛大餐”才是正确的说法。语言应该是生动活泼的,不应该拘泥于某些固定搭配,毕竟又不是成语,如果人人都恪守成规,汉语将成为死的语言,没有发展。

我最近看到一些国际品牌的繁体和简体翻译,包括迪奥的,很不好意思地说:简体中文的翻译不如繁体中文。简体中文的语言太啰嗦太浮华,太拘泥于别人已有的说法。

举个最简单的例子,繁体中文的译者把skin翻译成肌肤,这在美容化妆品里是很常见的说法,但简体中文的翻译不知从哪看来的,非要翻译成“美肌”,请问原文里有“美”吗?无缘无故为什么要添加一个“美”,不觉得很别扭吗?消费者看到这种字眼不会觉得恶心吗?既然已经是美肌为什么还要用护肤品?

用一个词来形容这类译者的行为,就是“弄巧成拙”。

新浪微盘太坑了

前两天打开新浪微盘找电子书,它突然告诉我要停止存储服务了,现在干脆连电子书也不让搜了。

关闭是可以,可是你也要让我把资料备份下来啊。打开网页下载,告诉我只能通过客户端同时下载多个文件,我安装客户端下载资料,告诉我连不上线,一天连不上,两天连不上,三天还连不上。现在客户端里干脆连查看资料都不行了。

太不像大公司的作为了。做什么产品不做什么产品全跟儿戏似的。当初要不是有微博这根救命稻草,估计新浪早倒闭了,好点也是被收购了。

扒上微博这根稻草,又开始做什么微刊、微盘,搞成大杂烩,结果最后全砍掉,也不跟人家Twitter学学。老业务放手不管,博客也就是今年才弄了个新的App,老App都不能发布博文,只能看,对那么多博客老用户置之不理。总之太急功近利。

这次要关闭微盘,也很不负责任,只能一个一个文件地下载,特别麻烦。幸亏当初就看它不如百度网盘,没把资料全放那里。不过最靠谱还是保存在电脑或者移动硬盘里。说不定哪天百度网盘也要砍。

新浪的说法是“为配合国家有关部门开展网上涉黄、涉盗版内容的清查”,可是为什么只关闭免费用户的服务?这不是自相矛盾吗?这样的公司不倒闭都没天理。

译事

前段时间接了一个技术类的翻译项目,项目不大,但遇到的麻烦不少。

首先是找人,在国内,找任何领域的译员都很简单,这大概也是翻译公司们都敢说自己什么稿子都能做的“底气”所在。可问题是,我想在南京的翻译公司中出类拔萃,想打破它们的一系列陋习,想为客户负责,就不能随随便便找人来做。

我通过各种渠道,找到一堆译员,最终试译了大概有十几个译员,真正合格的凤毛麟角。即便是通过试译的,译文中也出现了一些低级错误,好在这种错误很少。

最终因为能找到的译员数量有限,交稿时间比预计推迟了两天,还好客户不着急。至于译文的排版,由于客户没有提出特殊要求,我们也就按照正常的处理方式进行。可谁知交稿后,客户对排版提出了一些奇怪的要求。

我从07年在南京的一家翻译公司打工到现在,也做了很多年翻译了,包括给国内外的翻译公司做翻译,基本上什么样的格式要求也都遇到过。所以,什么格式的文件如何处理,我心里都会有一套标准,当然也会因客户要求不同而提供不同选项。

可这位客户的要求实在是我闻所未闻,具体情况不表。当时他给我打电话说这件事,我正在医院陪家人体检,手里拿着一堆东西,还一边带着孩子。并不是很方便说话。

回来后,我进一步了解了他的需求,当时就表示听不太懂,因为我们一般的处理方式不是这样,而是……但客户坚持己见,最后我说我只能跟译员商量一下,看看他会不会,另外他对译文也比较熟悉,找别人不见得能弄好。

结果译员表示他很忙,这基本也是预料之中的。好的译员都是需要预约的。你有什么特殊需求一开始不说,现在临时让人家配合,并不合理。

我想过自己来做,可是自己实在太忙,对这种不熟悉的领域没法预料时间,不敢轻易去尝试,光是学习阶段就要花不少时间,而且容易出错;如果做了一半没时间再找别人来做,要想前后保持一致,工作的交接和校正也会很麻烦。于是只好一开始就找人来做。

原来在网上找兼职翻译,倒没什么让我惊讶的事情发生,因为自己对国内的翻译市场比较熟悉,之前上班的时候也曾经负责为公司招聘兼职翻译。

可这次找排版人员真让我长了见识。要么不会做(这也情有可原,毕竟客户的要求比较奇葩),要么狮子大开口(至于到底会不会做也不清楚),要价逼近甚至超过翻译价格,真把我当傻子了。

我反思,为什么那天客户提出要求,我没有坚持己见呢。一方面是因为那天人在外面,不方便打电话,回来后又忙着处理别的事,没能很好地兼顾这件事,另一方面可能也是自己抱有侥幸心理吧,以为客户的格式要求并不见得比我们的处理方式复杂。

可问题是,客户的方式也许简单,却是我们这些做翻译的都不熟悉的方式,我无法预估时间,更不好找人来做;再者,客户的要求也不可能比我们的常规处理方式更合理。所以,该坚持的还是应该坚持,如果客户接受不了,只能请他另寻高人。这一点我需要反省,以后一是一二是二,一切按流程。

但既然一开始没反对,现在也不好拒绝。我委婉地跟客户表示,他的要求不符合常规,我找了很多人,但是都不会做,或者要价太高,是不是可以按照我们自己的方式来处理,也能达到类似的效果(其实客户到底要达到什么效果我也不清楚,我只是猜测,客户一直避而不谈,也许他自己都说不清楚),结果在沟通的过程中,客户要么说一些无关的话,要么没反应,也不知道是太忙还是什么。

后来正好老婆有空,她说她可以帮忙,于是就交给她了。她也试着去跟客户沟通,想知道客户想要实现什么样的效果,可还是没有结果。

最后绕了一大圈,还是按照我们自己的方式来处理了,因为这是最好的处理方式,至少我们认为是这样。既然客户都不能提供他想要实现的效果,我们也只能自作主张。至于价格,既然一开始没谈这块,又是朋友介绍的业务,这次也就当是帮忙的了。

机械键盘和笔记本支架

前段时间陆续好几个新键盘,都是没用几天复制粘贴键就不灵。于是下狠心买了机械键盘(英文“Mechanical Keyboard”的中文直译),主观地认为机械键盘肯定不会出这样的问题。

我的猜测基本准确,目前为止机械键盘虽然偶尔也会出状况,但大多数时候还是很灵的。只是买的时候不懂,买了青轴,打字确实有点累,而且声音比较大。偶尔用回普通键盘,也没觉得有什么不好,貌似还轻松些。

当初在网上调研,不管是知乎还是贴吧,都对机械键盘大加吹捧,很多人信誓旦旦地说用了机械键盘那叫一个爽,保证你再也不想用回普通键盘了,类似的言论被很多网友顶到上面,如今看来是言过其实。

这让我想起两年前买的Actto/安尚笔记本支架,当时偶然在一个资深的个人博客上看到博主专门写文章推荐笔记本支架(英文翻译“Laptop Stand”),其中评价最高的大概就是这款韩国安尚的支架,以“神器”形容。当时我正好后背不舒服,于是相见恨晚,赶紧买了。

买回来一用,发现支架即使调到最低还嫌高,而且显示器架起来离眼太远。当时以为是自己平时弯腰勾背的,乍一坐直不习惯,就坚持用。谁知没用几天,颈椎就特别难受,整个脊椎像是被人扭过似的,又疼又酸,只好停止使用,过了好长时间才恢复。

后来我在网上看到很多人都嫌这个支架太高,不实用,看来我并不是特例。

这种事让我很疑惑。凭借多年的上网经验,我对网络信息的真假好坏判断一向很准,可没想到会在知乎和资深博客里“翻船”。

我猜除了各人情况不同的因素以外,大概是有些“青年精英”们太过矫情,不喜欢的东西可以贬成屎,喜欢的东西可以吹上天,对机械也过于崇拜。

就拿键盘来说,再好的键盘也无非是打字的工具,打起来再舒服也是手指的重复劳动,实在没必要把它形容地欲罢不能。笔记本支架也是如此,无非是调节电脑高度的一种辅助工具,再舒服还能比台式机更符合人体工程学?如果真想缓解脊椎压力,还是应该多休息,多锻炼身体。

我看相关作者可以洗洗睡了。

好险

这次重新报了南京的一家驾校,预约了科目一的考试,可是一直没时间复习,其实也是拖延症,那玩意太枯燥。

上次考之前也是临时抱佛脚,大概做了一遍题,结果一次性通过,大约考了92分。还不算惊心动魄。

这次在去的路上用“背题模式”看了大约1000道题,发现很多题以前从没见过,不知道是不是考试范围有变动。

一直以为终点站是科目一考场,中途问司机,他和后面的一个学员也都是这么说。没想到到了终点,才发现那里根本没有什么科目一考场。

那地方连个出租车也打不到,好在可以花钱让驾校的人送我去考场,一点远的路收费30元。临下车时,他良心发现,让我直接进考场,不要等,20分钟考完就可以走人。

可是考试1点半开始,1点才让进候考室,从监控看考场里空余的座位也很少,直接进考场不太好,容易被考官骂,也会导致其他学员跟着进考场,容易引发骚乱。

考试的时候第一道题就错了,第一行就错了好几个,结果没做完就不合格。现场考官说下楼缴费可以立即补考。交完费我没有按照保安的要求进候考室,径直去考场。

走到考场门口又折回来,想还是复习一下再说。在候考室找了个位置坐下来,没看几道题就烦了,来的路上已经看了那么多道题,看不动了。

看到候考室里人山人海,我再次直接去考场,正好有一队学员也在进,我就跟在后面,成功进考场。

第二次考第一行就错了5道题,比第一次还多,硬着头皮做下去,第二行又错了三道题,第三行错了两道题,最后一行每做一道题都是生死攸关,其中有两道题在两个选项之间完全拿不准,只能咬牙蒙,居然都蒙对了。最后以90分通过。

回来上网查了才知道,当天只能补考一次。如果还不过就只能重新预约。好险!

网上有人考两次没过,被网友集体冷嘲热讽。有人说他做了两天的题才过,有人说天天抽一个小时用功,复习了一星期。我连同上次考试加起来花的时间也不到半天,这次只在车上复习了一小时,可以得意一番。

不过这次幸亏是过了,要是没过,恐怕就得好好复习复习了,加上去考试,又要浪费好多时间。

上次那家驾校办事太不靠谱,竟然在我退学后黄了。原以为这次的驾校家大业大,多少好一点。不过从今天的考试过程来看,这家驾校的人也是各种不靠谱,态度也好不到哪里去,他们的优势在于建立了一套日常流程,其中虽然有很多不完善的地方,但犯了错还有机会及时弥补。

不像上次那驾校连日常流程都欠缺,什么事全靠人想着惦记着,可是他们的人本身又不靠谱,最终每个环节都出现问题,导致学车一拖再拖。

演员

最近看到家里那位看一部国产剧叫《欢乐颂》,就好奇地瞥了一眼,终于还是没什么兴趣,觉得邻居之间关系那么好太扯。等到网上遍布有关这部电视剧的讨论,加之最近实在找不到什么电视剧可看,就开始看了,全当消遣,谁知还真不错。

记得某青年作家曾大话导演就是什么都不会。不过看看国内的影视剧,拍得好的还真都是演员选得好的。那些自夸自己可以胜任任何角色的演员基本是扯淡,让葛优去演个正儿八经的人物,恐怕还是有点难度,至少观众接受不了。

本来这可能也不算什么,当年拍水浒、西游等等,对演员本身的特质都很看重,最典型的就是让六小龄童来演孙悟空。不过现如今,影视剧早已掺杂着太多利益因素,包括潜规则。

就像前段时间挺火的《老炮儿》,我试图去想李易峰演得好在哪儿,却硬是想不出来,或许这角色本身就是个平淡得让人记不起来的人。可后来看到连导演也承认启用这些热门明星是因为投资方要求考虑商业因素。

所以,对演员有坚持有追求的导演还是值得珍惜的。《欢乐颂》里虽然都是俊男美女,这一点跟很多国产剧很像,可是在确保用俊男美女的同时,导演还能把演员选得这么贴合角色,真牛逼。

我还感慨刘涛终于不用去撕心裂肺地演宫斗剧了,再演下去恐怕她老公都看她不爽了。这部戏做上女主角,还这么胜任,我很难想象孙俪会演得比她好。也算是翻身了。

但愿有更多好导演和好剧本,不但让好演员翻身,也让国内观众饱饱眼福。

进化退化

xia

前两天发现鱼缸的过滤棉散发出菖蒲的独特气味,可见整个鱼缸都弥漫着菖蒲的味道。之前一直怀疑鱼和虾的死和菖蒲有关,但百度里没有查到任何证据。

这次用谷歌终于查到菖蒲是有毒的,尤其是根部。这就解释了为什么之前把菖蒲种在泥里时,所有鱼虾都活得很好;但自从把河泥全部清除,鱼虾就陆续死亡了。

以前还嘲笑有些鱼友过于谨小慎微,连在鱼缸里放个菖蒲都要上网请教,这回是我错了。

我在野采群里说起这事,才知道好几个人都在鱼缸里放菖蒲,其中一个还说菖蒲是养龟必配,另一个人说那只是商家宣传的把戏,骗人的。听说我的鱼被毒死,这些人纷纷表示要把菖蒲移走。

不过另一个有意思的现象是,那些人工培育的什么香吉士、琉璃虾、极火虾等五颜六色的虾全部被毒死,剩下的全是野生黑壳虾(包括蓝色黑壳虾)。那些彩色虾平时活得挺好,可是一到极端环境下,脆弱的生命力就显露无遗了。

原来养虾爱好者口中的“退化”和“进化”恰好与实际情况相反。

不同颜色的人工培育虾会繁殖出普通的黑壳虾,这被虾友们成为是“退化”,对生命力更强的黑壳虾真是不公平。

看来进化退化,不能以人的喜好为判断标准。

相关阅读:浅探“进化”和“退化”的翻译

如同笑话一般的国内政府网站英文版

我曾经想当然地在国外某个论坛上发起投票,让外国网友为这些在国内获奖的政府网站英文版按喜好程度排名,结果当然是投票者寥寥。

我也曾询问在淮安居住的老外对淮安市政府网站英文版的看法,她们当然是大加赞美,可是后来发现她们除了在来中国之前看一下,后来就几乎不看了。

虽然没有得到老外们对国内这些政府网站的真实评价,但他们的态度从英文版可怜的访问量可见一斑。

当然,北上广这样的大城市的访问量肯定比淮安强得多,这个跟当地老外的数量也是成正比的。这些大城市的英文版网站一般来说也做的不错,但中小城市更像是陪玩的。

陪玩本身不要紧,如果你玩得认真,玩得出色,哪怕当地硬件条件并不怎么样,但一个好的网站完全有可能提升城市的形象,乃至促进当地的外资引进和旅游业。可事实上,这些中小城市的政府网站英文版往往从头到尾就是个笑话。

我用“从头到尾”这个词,指的是方方面面,不论是网站的技术、策划、美工、内容,还是上级的重视程度和价值取向。

无论是自己做还是外包,限于当地的技术水平和工作态度,中小城市的政府网站都往往乏善可陈,外文版网站就更是如此。而对上级领导来说,与其说是为了推广城市本身这种略显飘渺的目的,更不如说是为了提高政绩——如果能在全国数百个地级市里拿到前十名,甚至前三名,那是多有面子的一件事啊!

为迎合这一心理,一些公司专门针对政府网站推出评测业务,包括颁奖活动的协办单位,你花大价钱请他们评测,乃至花更大价钱请他们直接帮忙修改,为的就是获得更好的名次。

如果说在获得名次的同时确实大大提高了网站本身的质量和吸引力,那么评测也物有所值。可问题是,那些评测标准更像是国内一帮人拍脑袋想出来的,于网站对老外的吸引力恐怕少有帮助。

略举几例,评测标准要求所有政府网站英文版每天更新5篇当地新闻,这种要求荒唐至极。你北上广每天更新多少篇都不为过,可是对于一个三四线城市来说,在外文版上更新那些对外国人来说不足为道的党报新闻简直就是个笑话。

测评标准还要求所有政府网站英文版必须包含“生活”、“投资”、“旅游”等等这几个一级栏目,可如果当地就是个旅游胜地,人家就主打旅游,不想引进外资,或者说也没什么投资类的信息,为什么还要把“投资”作为一级栏目?或者反过来,当地就是个工业城市,没人去旅游,也没有旅游景点,你把“旅游”放在一级栏目不是自己打自己的脸吗?

如此种种,国内的政府网站英文版是一团糟。

今早醒来,不知为何,想起曾经工作过并屡屡获奖的英文版政府网站,不吐不快。

蒋棋局中的缺陷

最近看电视剧少帅,如前文所述,看了一半看不下去了,却引发了对当时国内形势的“马后炮”式的思考,感叹天之不测风云和各种蝴蝶效应的可怕。

先抛开政治立场不说,西安事变的发生虽然是张学良的鲁莽行为,但与蒋介石本身的作为恐怕也有很大关系。

这么说可能太马后炮,但蒋实在不应该把张学良放在任何可能与GD发生接触的位置。至少从电视剧来看,张还是有一定的家国情怀,而且受郭松龄的影响,对内战本来就极为反感。等到了西安,以当时进退两难的境地,让他去剿共,虽说已是无奈之举(让他抗日他不愿更不行),但并非上策。

纵观蒋的所作所为,蒋似乎总以为自己在下一盘大棋,可却往往忽略人心,毕竟你的棋局再精妙,有了人的参与,事情也不总是如你所愿地发展。特别是面对张学良这样的猪队友,就更要多加小心。张学良放弃东三省在内的五省而不抵抗,就可见此人有多不靠谱了。前车之鉴,蒋不应不谨慎。

再往前看,从蒋的角度来说,实在不应该给GD留下那么多机会。要想一边剿,一边消耗各地方军阀的实力,实在是想鱼和熊掌兼得,结果一事无成。

对于GD所表现出来的逆天的生命力,蒋虽然始终引为心腹大患,但在行动上仍然不够决绝,须知对待非常之人必须要有非常之非常手段。倒不是说要阴谋诡计搞的不够,或者人杀的不够。在战场上直到第五次围剿才出动嫡系并花大力气,实在是太迟。围剿后竟然又给对方留下机会,以为对方已然穷途末路,也实在是太想当然。

就像前面说的,你想象得再美好,可人心上的暗潮涌动,你不得不防。对蒋来说,张发动的西安事变就是各种人心涌动、不利因素碰撞的最坏结果。

作为一国统帅,坐拥丰富的情报资源和智囊人才,自己又整日考虑棋局,却遗漏这一点,贸然让张去剿共,使包括其本人在内的东北军受GD影响,并贸然前往对方地盘痛骂一纨绔子弟,导致对方在激愤之下采取鲁莽行为,不能不说还是欠考虑了。

从电视剧来看,张和蒋从第一次见面就缺少情感沟通,蒋一味命令式地让张这样那样,其实早就触发了张的逆反心理。对于情种张来说,感情上的沟通尤为重要,杨宇霆也是因为过于嚣张跋扈,和张在感情上越来越疏远,才导致杀身之祸。

当然历史不容假设,偶然中有必然,没有这个偶然或许还有另一个偶然。没有西安事变,中国究竟会往何处去,谁又能说得准呢?

张学良不抵抗放弃东三省之思考

最近看张黎导演的少帅,一开始就做好了揪心的准备,一路看下来一直很纠结,可是到了41集日军进攻北大营,张学良严令不抵抗,我就实在是看不下去了。

快看到这儿的时候,我就在想,张学良这是脑袋那根筋搭错了?那么大的一个东北,自己的父老乡亲祖祖辈辈生活的地方,自己祖国的三个省,说不要就不要了,这在古今中外都算是头等奇观。不仅如此,还美其名曰是“为了民族,为了祖国”,此种奇谈怪论不知道还能不能找出第二个来。

我想来想去,也参考网上的各种评论,都仍然无法理解张学良的这种行为。即便是有蒋介石的“忍耐”要求,即便是怕日本人以此为借口发动战争,即便是为了保存实力(你保存实力也不能连家都不要了啊,你一个全是东北人的军队跑到别的省去,再怎么说根基也不如在东北牢固),所有这些都根本解释不通张学良放弃整个东三省。

后来看了高晓松的“晓松奇谈”张学良系列的一集,高晓松说这个富二代就是根本“不care”,“无智”。可是这跟《少帅》里的情节又完全相悖,在电视剧里,张面对父亲留下的摊子,一度压力山大以致大哭,平常也几乎是殚精竭虑。

可是再细想想,又不全是。比如张学良动辄跑到海边烤肉(美其名曰是为了减压),动辄只因伤寒就在医院躺个几十天,动辄去看戏(美其名曰是为了外交)。尼玛导演是在高级黑啊。

导演可能不便明摆着说“民族英雄”的不对,可是情节都在那里,有心人自己去看吧。

再说些其他的观感,或许可以解释张学良为什么脑子坏了。

张作霖在的时候,每遇大事有一帮“老底柱”七嘴八舌出主意,还有杨宇霆这样的智囊深度剖析利害。即便是小张这边,也有郭松龄这样的能人可以沟通,另外老班长储世新虽说是虚构人物,但应该也代表了张学良初入军营后结识的一些年轻有为的小清新。

可是张作霖死后,郭松龄早就被处死,杨宇霆被杀,储世新这样的小清新早就战死,一帮老底柱虽然也偶尔被叫来商量,可是大事上几乎没有话语权,说什么都等于没说。

那张学良的智囊都是谁呢?是两个女人:原配老婆于凤至和“秘书”赵一荻。张不论生活还是工作都跟这两个女人混在一起,大事小事都咨询她们的意见。我算是服了。

哪怕你嫌那些“老底柱”太保守,你嫌杨宇霆太强势,那你可以建立自己的小班底啊,你有自己的发小,也有一些兢兢业业、洞察世事的下属。可是整天跟两个女人混在一起算怎么回事?下班了可以,上班也靠两女人,而且还是自己的老婆和情人,真是昏庸混蛋之极,是不是上着班还可以来一发?长此以往,自己脑子又不太好使,能有什么好的判断。

《少帅》看到目前为止,是不可信,讲不通,而且忽略了不少对张学良不利的细节;相反,《晓松奇谈》对张学良的评价却很有借鉴意义。

不是我非要买魅族手机

大概是上周,魅族刚刚发布了最新版的Pro 6,我预购之后满怀希望苦等了一星期,于今早10:15来到魅族官网准备付款,结果只看到五个灰字——“活动已结束”,顿时“心中千万只草泥马奔腾而过”。

你TM的也没告诉我这是“抢购”啊!有本事你以后都别卖了,不是“结束”了吗?

你TM的开完发布会,那不就是说手机已经上市了吗?然后让我去官网预购,我也预了,让我等一星期,我也等了。怎么的,还得准时准点去“抢”?来晚了几分钟就没了?

原来以为只有小米手机才会搞饥饿营销,没想到魅族这样的牌子也会搞。如果说产能暂时跟不上,那你别这么早开发布会啊。我记得Pro5还是去年九月份发布的,你现在猴急什么啊?脑子坏了?

我算不上什么魅友,也就用过它的MX3,也就觉得图标设计的不错 ,屏幕长宽比很好,另外小圆点滑动返回我很喜欢。

可是被魅族忽悠这一次以后,我立马就上京东看看还有什么其他的选择。

iPhone6(S) 确实不错,可是一是太贵,我觉得没必要,二是我实在不喜欢它的返回和输入法,每次都让我不爽,App Store下载东西也太慢。

我第二个看到的是摩托罗拉的Moto X,我对它印象不错,木质背壳有点意思,其他我就不知道了。只是我给这个型号的手机翻译过广告语,有点亲切感。为了保险起见,我去知乎搜了搜,结果并不令我满意,让我想起我的第一款LG智能手机:虽然是大品牌,但一点也不好用,图标也很难看(不是我非要计较图标,但图标的设计确实能反映出手机厂家的用心和脑残程度)。

再就是小米5,被网上一些人鼓吹说有什么黑科技,我之前查了查,好像也都是些没什么大用的噱头。我对小米一直没什么好印象。它太善变,今天是这个样子,明天就变成完全另一幅样子,完全没有自己的审美和坚持,还满世界抄袭,从这一点可以看出是家为了钱可以无底线的公司。雷军每次露面都像是打了鸡血般的上蹿下跳,按理说应该对自家产品有着乔布斯般的热情,可是我实在想象不出一个总是改变自己产品设计的人会有这种热情,所以他的热情太虚假,或者说那是对金钱的热情更准确些。

其他品牌像乐视等等这些后来者,我就更不敢信任了,跟风者能有什么好东西?样子倒是还行,可是用起来到底怎么样,谁知道呢?我也不想知道了。

对了,还有锤子,谈什么“工匠精神”是没有错,可是你低调点能死吗?人乔布斯后来是挺高调,那是人家对自己的产品有信心。请问你的信心从何而来?如果真有信心,为什么会出现那么多的硬件问题?

呜呼,真是“时无英雄,使竖子成名”。

我再等两天,看看还能不能抢到。不过我真希望国内还能出现另一家像魅族这样稍微有点心、有自己追求的手机厂商。如果你还不像魅族搞“抢购”这一套,我立马弃暗投明。

后记:最终我还是放弃国产,买了苹果,突然觉得国内这些手机厂商基本可以歇歇了,斗来斗去有什么意思,又不能带来什么价值,无非是打着“便宜”和“情怀”的旗号来害人。不过话说回来,魅族还是有些情怀的,其他的就算了吧。

不正常

最近总是会遇到一些“不正常”的人。

比如今天坐地铁,一个女孩操着听不懂的方言打电话,说话声音很大,说两句就把手机在面前的铁柜子上狠拍几下,最后竟把手机怒摔在地上。

过了两分钟捡起来,继续骂,继续拍手机。

车厢里的一个老太太展示了南京大妈的毒舌本领,小声说:“哪个男的要是找到她就倒了八辈子霉了。”然后换到女孩对面的位置近距离观看。

下午又在某门户网站看到西南一男子成为微博红人,他花了七八万找了个老挝女孩,对方待了几天就去公安局说想走,公安局打算将其遣返,于是该男子发誓要上访。

一大帮网民关注这名男子,并大发评论。还说不希望事情能很快解决,否则就看不到这么有趣的微博了。其中一人甚至关注该男长达一年时间。

每每遇到这样的事情,我总是会想,这是社会的悲剧吗?似乎是又似乎不是,古今中外每个社会都一定有一些极端的人。

我原来朝九晚五坐车上班的时候,也经常会看到一些年轻人,上了车莫名其妙地怒视你,像是跟你有仇一样。那时我就觉得,这个社会貌似有很多不正常的人。

这些不正常的人正通过网络越来越多地显现出来。今天在微博上怒骂ZF和爹娘,明天就可能上街砍人。

他们每有一次过激言语和举动,一帮无聊的看客就心满意足一次,嘲笑谩骂对方“弱智”、“奇葩”、“败类”。就好像一定要在“不正常”面前,才能显示出自己的“正常”。

可是,明知这类人属于奇人异士,有时我却好像很能“理解”他们的行为,以至于怀疑自己是否也不太正常。

这些绝望的人们有时破罐破摔,反而像是能摔出一条新路来。最著名的莫过于凤姐了,人家一通折腾,从一个超市收银员变成美国打工者,怎么说也是进步了。

当然,普通人绝不可能为了“出人头地”像凤姐那样厚颜无耻,也不会公开表达自己的过激想法。

可问题是,没有做就表示心里没想过,不表达就表示心里没有这样的念头吗?如此热衷于关注一个不正常人士,你自己又能有多正常呢?

何伟的“优势”

我曾经分别在中文博客英文博客写何伟(Peter Hessler)。

记得两三年前读完他的著作,既惊讶也欣赏他对普通中国人的友好和宽容,又希望自己也能像他一样写作,并且以一颗宽容的心来对待他人。

可是,事实证明,和国内这么多写东西的人一样,我做不到。

我是可以用赞赏的语气来写生活中认识的人,可是更多时候,我想批判,只是我不想得罪人,所以选择放弃。

比如最近经常在背地里“批判”某个人,今天突然想,人家也没对不起我,也没做过什么伤天害理的事,无非是少一点自知之明,又很喜欢装逼。如果是在何伟的眼里,也许就是一好人啊,不过比较interesting而已。我是可以试着以何伟的态度和语气来写他,可是想想还是算了,一点都不真实。

究其原因,我想是因为我跟何伟有以下两大区别:

一是中国人对何伟这样的老外真的不错,比对同胞好,而且恐怕好得多。这一点我也亲身体验过。所以他更容易跟中国人成为好朋友。只要对方对你付出一片真心,哪怕平时对别人装装逼,那也是可以原谅的;

二是何伟毕竟不是中国人,他当然不会像鲁迅那样对国人“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甚至“不惮以最坏的恶意揣测中国人”。说白了,他只是个旁观者而已。虽然他对个别中国朋友予以无私的帮助,但更多时候,他更近似于那个拍摄即将被秃鹫吃掉的非洲小孩的摄影记者。

所以啊,还是啥也别写了。

中国家庭的没落

中国家庭的没落大概是从温格开始的。祖宗们的牌位被砸了,家里没了祭拜的地方,更没了祖宗的存在。牌位的消失代表着仪式的消失,乃至祖宗在人们心中地位的消失。

现如今,除非有家谱,否则想知道自己曾祖父以上叫什么名字,都是一件很难的事。

如果说在传统文化复兴背景下,一些家族重新开始修家谱,或者哪怕只想对祖宗多一点尊重和怀念,其中很多却必须面临一个难以弥补的残酷事实,就是由计生导致的家族断层。

这种断层不仅仅体现在人丁的锐减上,更体现在家庭关系的没落上。在这种情况下,哪怕恢复牌位,也只能是国家和家庭的双重尴尬。

现实情况下,中国的家族意识日益淡漠,如果说老一辈心底还总是念着“一大家子”,越到晚辈,就越是没了这种观念。

虽说现代社会人口流动和互联网的发展客观上导致了空间和维度上的分隔,可是如果没有这种断层,文化的传承本可以弥合家族内人与人之间的裂痕。而现实的不堪却让这种弥合显得力不从心。

相反,社会的变革放大了这种裂痕,从而加剧了中国家庭的没落。

在每个人的生活中,家庭的作用日渐式微,人们对家庭失望,转而把希望寄托在家庭以外。而如果家庭以外关系脆弱,而自身能力又有限,则只能互相许以利益,导致整个社会势利之风日盛。

人们常说“没有国就没有家”,可是如果没有家这个社会基本单位,国又将何去何从?

《少帅》:失态的中国演员评价最高

国产剧的观众真是让我惊讶。

最近闲时看《少帅》,顺带百度一些历史知识,偶然发现观众对这部国产剧的一些评价,让我感觉很惊讶。

很多人说饰演张作霖的李雪健演技“震撼”、“碉堡”、“分分钟被圈粉”;相反,很多人认为饰演张学良的文章“演技太差”。

网友们被“震撼”的原因,我不用想都知道,无非是被李老师的“公鹅”派演技折服。

小时候上学路上遇到公鹅,它们总是突然暴怒起来,撑起翅膀朝你一顿猛冲,不管有没有得手,都昂起头怪叫几声,表示胜利,然后“凯旋”。

而李雪健和公鹅的类似之处就在于经常“失态”,这当然是为了彰显张作霖略显彪悍的马匪性格。其中最典型的就是以奇怪的节奏“呵呵”两声,骂一句“妈了个巴子”,然后放荡地怪笑一声,重音在后。

我并非侮辱李雪健老师是公鹅,只是如“公鹅”般失态的演技并不一定是好的标准,更不能成为把别人比下去的理由。

李雪健演得很好,但也没有到“震撼”、“碉堡”的地步,有些地方甚至有用力过猛、矫揉造作之嫌;相比之下,文章演得也不错,绝不至于“太差”。

有一个规律我早就发现,只要一个演员经常“失态”,演技评价绝对不会差的。我不知道这是不是因为中国“科班”出身的演员太多,或者他们演的人物又总是过于“中庸”,所以总是很难见到有演员失态。于是只要有某个演员能够“超越”演技,失个态,大家就拍手称赞。

可是那些奥斯卡最佳演员们又有几个是靠“失态”获奖的?就拿最近的《荒野猎人》来说,小李子是在受伤后喘气都会发出怪声,可这完全是剧情需要,除此之外,你见过他“失态”吗?

当初得知文章演张学良,我顿时明白导演的心意:让混蛋演混蛋。

可是看《少帅》看了一小半,觉得张学良也并不混蛋,至少目前不是。但我并未因此对文章失望。

文章长的不像张学良,口音不像东北话,平常纠结的表情更不像历史照片里的张学良那样的云淡风轻、风度翩翩。可是你见过平常生活中的张学良吗?你没见过,我也没见过。

但对于一个20岁就率领过万军队抵挡数倍于己的敌军,小小年纪就面临各种风雨和人生抉择的小伙子来说,我并不认为文章的神情有任何问题。旧时拍照少,你我见过的那寥寥几张照片不能成为对照演员的标准。

不知道对中国的电视剧导演来说,观众的欣赏水平是不是一个十分头疼的问题。如今抗日神剧备受诟病,可有点追求的电视剧又备受不公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