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偶然看到十三邀第三季第一集的预告片,说是过两天会上线。可过两天再看腾讯视频的相关网页,却发现“最新一期”仍是姜文。
后来好容易才在“第三季”的页面里找到张艺谋的采访。十三邀网页导航的混乱也正如其季度划分一样,让人摸不着头脑。
不管怎么说,让剧迷们苦等三个月,总算是更新了,但首访乃张艺谋,让人失望。结果证明,也确实如此。 继续阅读“十三邀第三季:是时候说再见了”
前几天偶然看到十三邀第三季第一集的预告片,说是过两天会上线。可过两天再看腾讯视频的相关网页,却发现“最新一期”仍是姜文。
后来好容易才在“第三季”的页面里找到张艺谋的采访。十三邀网页导航的混乱也正如其季度划分一样,让人摸不着头脑。
不管怎么说,让剧迷们苦等三个月,总算是更新了,但首访乃张艺谋,让人失望。结果证明,也确实如此。 继续阅读“十三邀第三季:是时候说再见了”
郭沫若和一些书法爱好者相信,《兰亭集序》乃是出自王羲之七世孙智永之手,而非王羲之本人,并从笔法对比、历史背景等方面进行了充分论证,在此不多赘言。
而对于智永本人,虽然也有不少临摹者,但总体知名度不如王羲之、颜真卿、赵孟頫这样的大咖。甚至有人认为,智永的字过于中规中矩,而缺少创新。对此观点,我不敢苟同,主要有以下两点原因:
一是智永用笔之精妙举世罕见。清代何绍基在《东洲草堂金石跋》对智永评价“笔笔从空中落,从空中住”可谓一针见血。其中最重要的是“笔笔从空中落”,也就是他几乎每一个起笔都纤毫毕现而且方向多变,这和兰亭序一致,非常难做到。 继续阅读“被低估的智永”
前两天在微信里看到一个“搞笑”视频,说的是李健在《中国好声音》节目里说了很多成语和“文言文”,结果遭到以哈林为首港台歌手的嘲笑。
看完视频,我可以将其理解一种过分娱乐化,李健爱用成语确实有其幽默的一面,但另一方面,李健用的那些成语都是非常常见的,如果这都能引起港台歌手的不解和惊呼,那也只能说明他们的文化层次太低。
就拿李健数次提到的“直抒胸臆”来说,这个成语用来描述包括歌词在内的诗词并无任何不妥,而且也并没有白话文能更好地表达同样的意思,所以又有什么好笑的呢?估计李健也是一头雾水,又无从辩解。
而更加悲哀的是,类似的现象已经弥漫很多中国人的日常,也就是明明可以用一个已有词汇简洁表达的含义,偏偏要啰里啰嗦地用白话文表达,而且还表达不好。我作为翻译,几乎每天都能遇到这样的例子。翻译们都知道,英语翻译成中文的词字数比例大约是1比1.5、1比2乃至更多,这个比例就很能说明问题了。
继续阅读“李健说成语被笑所折射的文化悲哀”
若干年前谷歌退出中国市场时,我还总是不习惯,总是想方设法用谷歌,总觉得百度不靠谱,很难找到我想要的信息。
后来大概经过一年左右的时间,我慢慢接受了百度。在此之前,当然也是因为谷歌使用不便而多次尝试用百度。百度虽然不如谷歌,但大不了费点劲,也还是能找到想要的信息。但是百度不到的东西,还是会求助于谷歌。
再后来,连最后这个“百度不行就求助于谷歌”的习惯也消失了。在尝试了国内各种搜索引擎之后,最后选择了百度,从此基本上也就用百度了,除了搜骚扰电话会用一下360。 继续阅读“搜索习惯太可怕了”
“意义对等”是我想出来的词,不知道是不是已经有这样的翻译术语。不管怎么样,我发现这个概念在翻译实践中非常重要。
对于翻译,一般我们讲“信达雅”,但其实这是很宽泛的概念,具体标准随着项目和客户的不同都会变得不一样。但其中的“信”确实是很重要,可以说适用于所有翻译项目。
但怎么个“信”法,对什么“信”?就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了。 继续阅读“翻译中的“信”和“意义对等””
对译员来说,直译和意译的含义不言自明,似乎没什么可解释的。如果要解释,不如从它们的英文翻译来解释,直译是Translate literally,意译是Paraphrase,反译成中文分别是“字面翻译”和“改述/释义”,两者的含义也差不多是这样,区别很明显。但在翻译实践中,这条分界线对很多人来说并不明确。 继续阅读“直译和意译的分界线在哪?”
这次俄罗斯世界杯,VAR立下汗马功劳,纠正了一些关键判罚。但对很多中国球迷来说,VAR是个新名词。
VAR的全称是Video Assistant Referee,翻译成中文是“视频助理裁判”,这个翻译显然过长,造成国内媒体在报道中直接使用英文缩写VAR,而放弃了其中文译名。 继续阅读“VAR可翻译为视裁”
这两天看了几场2018俄罗斯世界杯球赛,发现果真像白岩松说的:中国除了足球队没去,其他都去了。球场上好几个中国广告。
其中最搞笑的是蒙牛,不仅广告语是中文的,连“蒙牛”这个商标名也是中文的。
联想到有新闻说,这届俄罗斯世界杯,中国企业是欧洲企业的广告接盘侠,好多原本应该属于欧洲公司的广告合作由于俄罗斯和欧洲关系紧张而黄掉了,都被中国企业接了过去。 继续阅读“俄罗斯世界杯球场中国企业广告语翻译之弊”
美剧《西部世界》很好看,在腾讯视频独播,显然是被买断了在中国大陆播放的版权,那么其字幕的翻译应该也不是出自业务字幕组之手了。
总体来说,《西部世界》第一季的中文字幕翻译还是可圈可点的,很多地方进行了合适的意译处理,我在看的时候有注意到,但没有特意记下来。 继续阅读“《西部世界》中的Host翻译成接待员是否合适?”
现在国内翻译公司多如牛毛,倒闭率也是出了名的高。但不是说年头久的就一定是好的翻译公司,国内翻译市场之混乱毋庸多言,很多翻译公司只是浑水摸鱼,严重缺乏专业精神和责任心。可是它们非常擅长包装自己,把自己打扮的比真正专业的翻译公司还要专业。不了解内情的客户很容易被忽悠。
我和国内外翻译公司打了十多年的交道,我不想谈什么翻译流程、翻译质量、翻译资质,那些都太空泛,而且客户一开始很难鉴别,只能听翻译公司自己吹。
下面我只从最基础最根本的角度来谈谈专业翻译公司应该具备哪些特征,客户在选择翻译公司时注意这几点,就能迅速作出判断,避免上当受骗,钱花了,却拿到一堆垃圾译稿。 继续阅读“专业翻译公司四大特征,教你一眼辨别”
相信做过一点计算机或者其他技术类翻译的译员都考虑过,要怎么翻译Program和Application这些词,以及该怎么在翻译中区分Process和Program。
一般来说,process会译为“流程”,而program则译为“程序”,application则是“应用程序”。
但这里面有个问题,就是“流程”和“程序”可以是同义词,而且还有另一个词“procedure”,它的直译就是“程序”,却并不是“program”或“application”的那个“程序”,而更接近“流程”。 继续阅读“程式和程序”
前段时间看姜文受访十三邀,其中提到新片《邪不压正》不采用电影原名侠隐的原因,包括说会让人联想到阿炳。
不过这部电影的英文译名“Hidden Man”(直译为“隐者”)还是泄露了原先的电影名称,或者说是原著小说的名字。
我顺便查了下姜文历来电影的英文译名,发现很有意思,其中部分译名甚至让我恍然大悟,加深了对电影的理解。 继续阅读“姜文电影英译名泄露的电影真相”
前两天不知怎的想起《California Dreaming》(加州梦——其实这个中文名译作“加州神游”或“神游在加州”更加准确,具体见下文)这首歌,大概是因为《重庆森林》里的王菲喜欢听。我在网上找到这首歌,但是歌词却不尽如人意。有些地方进行了不必要的意译,结果脱离原文,并且有一些多余的文字,不但不简洁,而且不像歌词。下面在这个广为流传的译文基础上进行修改,其中删除线表示删除,但是格式不太清楚,下划线表示增加的文字;括号里的蓝色文字是修改说明:
All the leaves are brown,
树叶是转黄的(删掉“转”,这里格式不太清楚,说明一下)
And the sky is gray
天空是灰蓝的(原文中的gray是灰,而非灰蓝,稍有生活常识的人知道,这是不一样的天空颜色,而且原文中的“灰”更适合歌词所描述的冬天场景,所以这里不适合意译成“灰蓝”) 继续阅读“《California Dreaming》(加州梦)歌词译文修改”
十几年前在翻译公司做全职翻译时,公司里的翻译师傅就推荐我用金山词霸,当时好像还专门下载了破解版,后来离开翻译公司去做网站编辑,一直还用金山词霸。
记得当时做翻译时不喜欢QQ图标一直抖动,还用上了金山词霸中的一个聊天工具,和关系最近的人联络。
后来这个聊天工具被砍了,金山词霸似乎也越来越不堪用。不知道什么时候,就转而使用了网易的有道词典,一直至今,原因大概是有道词典提供了在线例句功能。
但最近网易的霸道作风又一次让我不爽,这次不是邮箱大师,而就是有道词典。 继续阅读“在线翻译词典对比:有道、金山和必应”
我从没有在这里写过和书法有关的内容,但实际上我是一个重度书法爱好者,我的博客名称“知行博客”四个字就是我自己写的,这是我比较早期的书法风格,现在写的话可能又不一样了。
我原来主要都是自己单练,一来找不到合适的书法老师,二来作为一个怀疑论者,我喜欢自己探索,毕竟公认的是王羲之笔法早就失传了,而且写字这件看似简单的事,这里面牵扯到方方面面的具体问题。
最近才加了一些书法的微信群,结果有一些惊喜,但更多的是失望。 继续阅读“国内翻译圈和书法圈的相通之处”
前两天抱着试试看的心理,在一款CAT翻译软件上连接了谷歌机器翻译,结果今天用同样的软件进行校对的时候,竟发现自动出现了谷歌翻译的结果,吓得我连忙把它关掉了。
也就是说,用这款软件连上谷歌翻译,不用翻墙也能得到谷歌翻译的结果。机器翻译已经如此便捷,便捷得出乎我的意料。
不过在专业翻译项目上,机器翻译还是绝对禁止的。倒不是说机器翻译表现有多差,而是机器翻译很容易出现各种各样的低级错误,谷歌翻译也不例外。人工去改这些错误,不仅容易出现遗漏,而且也很耗时。 继续阅读“人工翻译还是机器翻译,选对也是个技术活”
以下内容纯属虚构,如有雷同算你抄我
特:金主席很高兴见到你!
金:Me too!
特:既然你英语说的这么好,我们为什么不让这些翻译出去呢?
金:我小时候是去国外留过学,但是我的英语已经退化得很厉害了。
特:我是很认真地提出这个建议,因为你看,我们不远万里跑过来见面是为了什么?就是为了能够越过那些层层级级,亲自见个面,说些真心话。但是翻译在场,还是一道不必要的阻隔。而且翻译有可能泄密,可这又不是古时候,我们总不能把他们都处死。
(美国译员偷笑)
金:我能理解您的看法。但如果您觉得有必要的话,(指了指朝方译员)我可以对他做到那一点。
特:Oh, shit!你是在嘲笑我没有你的权力大吗?告诉你,我们的核弹分分钟就能灭了你的国家。
金:你是在威胁我吗?我的火炮分分钟就能让几万驻韩美军变成炮灰。
特:Oh,这是个不小的进步,你居然没提核弹,很有自知之明。
金:核弹是用来对付你们美国本土的!
特:你试试!
金:你以为我不敢?我一向说到做到!
特:Fxck!
金:你说什么!Fxck you!
特:别以为我不敢揍你!
金:你个糟老头子牛逼什么,一脚踹死你!
(两个人扭打在一起……保安冲进来将其分开……谈崩了……)
记者见面会:
特:我们谈的很好,充分表达了各自立场
金:同意
前几天,在职业社交媒体领英(Linkedin)上收到一条信息,对方说想找自由译者或者翻译公司,让我把个人简历或者公司简介发到他邮箱。
我看了一下对方的领英个人资料,发现对方是一家英国工程公司的CEO,但长着一张华人面孔。这个领英账号似乎是最近刚创立的,加了不少自由翻译,看上去都是一些资历不错的译者。 继续阅读“自由译者需谨防网络诈骗”
“知行合一”是王阳明心学的一个核心思想,对我很有启发。“知行合一”的内涵很深,并不止于字面的意思或者平常人们的理解,即所谓的“知”和“行”要结合,不能只是光说不练。所以,翻译“知行合一”,首先必须深入理解它,否则就会贻笑大方。
比如说,王阳明认为“一念发动处即是行”。也就是说,你大脑里的思维活动也是一种行。从现代科学的角度来看,这些思维活动是可以通过脑电波检测到的,是大脑里的化学反应。相比来说,脑死亡的大脑虽然也在运行,但没有思维活动,也就检测不到相应的脑电波,也就没办法“行”了。
前段时间从“得到”里听到的一个音频,里面提到根据心理学最新研究,人脑作出一个决定比人们自己认为的还要提前,人的大脑会对每个决定进行解释,而这个解释的过程就是我们所意识到的决策过程。对此,我自己的理解是这样,比如说你喜欢一个人,第一眼看他/她就顺眼,他/她说话动作你都喜欢,你大约是一见钟情了,可还觉得心里没底,总想用理智去解释,自己为什么会喜欢他/她,于是去发现他/她的优点,自己给自己编造出一堆理由来。 继续阅读““知行合一”怎么翻译才最符合其深刻含义?”
昨天参加了一个会,叫支付宝应用推进会,也不知道跟阿里巴巴是不是有直接的关系。感觉会议前后的组织和演讲者的水准,都比之前腾讯的那个推广会要强得多。
不过后来看到了同样的眯眼男,让我知道这是同一个团队做的。
参加了这个会,才知道支付宝里面有那么多应用,而且居然也有一个叫“小程序”的东西。会议讲师不遗余力地拿支付宝里的一个小程序作为案例,鼓动在场的中小企业花两三万块钱的费用开发一个小程序。
也不知道最终他们获得了多少客户。但现在这类推广会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无限贬低搜索引擎营销等传统营销手段,以及无限抬高新生的营销手段,包括微信小程序和支付宝小程序。
比方说,他们都会说百度的搜索营销红利早已经结束了。原来多少多少年前,买一个关键词排名,一年最高才花那么一两万块钱;而现在,你稍微不注意,一个关键词,可能一天之内就给你花掉几千万的推广费,一些热门关键词的竞价则是非常之高。所以现在要转向最新出来的这些营销工具。
最后一句话当然是毫无逻辑,就跟那些网络传销是一个路数。我们就来看看前面的那段话,所谓的搜索营销红利已经结束,竞价排名的费用特别高。
我发现这里面隐藏着一个悖论,如果说,真像他们说的那样,搜索营销的红利已经结束,已经过时了。那么请问,现在的关键词推广的竞价价格又怎么会那么高呢?
难道所有的关键词都被大公司买去了?所有的这些细分行业都有大公司在?就没有中小企业? 继续阅读“比起SEO,微信和支付宝小程序推广更加投机取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