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质量受损于三种企业认知偏差

现在具有一定规模的企业都多多少少都认识到了文案翻译质量的重要性。可是有些企业嘴上跟翻译公司或译员说翻译质量或翻译风格很重要,可具体到实践上,会出现一些认知上的偏差,进而造成双方时间和精力的浪费,并对最终的翻译结果产生负面影响。

有的企业说随便翻翻,结果译稿出来又吹毛求疵;有的企业嘴上说翻译重要,但在实际翻译过程中言行不一;有的企业对翻译确实非常重视,但他对翻译本身理解有限,方向走偏了。而翻译这个东西往往是没有标准答案的,不同的价格不同的人,翻译出来的结果也不一样。所以企业的态度往往会影响到最终的翻译质量。下面我就具体谈谈这三种企业对翻译质量的认知偏差。 继续阅读“翻译质量受损于三种企业认知偏差”

翻译这种工作不是绝对按照字数或者时间来算钱的

前段时间接到一个翻译项目的校对任务,项目经理说请我做得快一点,因为客户急着要。我快马加鞭,中午吃完饭都没休息,总算是赶在deadline之前把项目交了。

我之所以这么配合,也是因为在我接项目之前,就看到了这个项目的报酬还算不错。但是我交稿后,项目经理问我一句话,让我差点吐血。

她问,你校对这个稿子花了多少小时?我看她当时的语气,是想按照时间给我算钱,而不是按照事先公布的固定价格。

我回复说,这个稿子我是加急做的,花得时间少因为你们要得急,而且我在这么短的时间内,所耗费的精力比正常的校对速度要更多。

类似的情况是所有的翻译公司和自由译员都要面对的。其他有的行业还不是太明显。 继续阅读“翻译这种工作不是绝对按照字数或者时间来算钱的”

说明书中的 allow 怎么翻译

最近在校对一个软件操作说明的翻译项目。其中经常提到XX功能“allows you to…”。让我感到不可思议的是,译员通通把allow翻译成了“允许”,即“XX功能允许你…”。

这样的错误很像是一个大学刚毕业的译员所犯的错误。其实即便不知道allow怎么翻译好,稍微动动手指查一下,应该也能找到更恰当的翻译。这里翻译成“允许”显然是不通顺的。虽说软件用户也许能够大概理解意思,但这不是一个正确的译法。 继续阅读“说明书中的 allow 怎么翻译”

荒唐:拾荒大姐翻译质量秒杀大多数译员,却被建议考证才能做翻译

今早看到一则新闻,荒唐至极。一个拾荒大姐从92年开始自学英语,至今已有26载。这两年为了回击那些嘲笑她看不懂英文报刊的人,翻译了一本长篇英语原著小说,现在被媒体报道了出来。

先不管她翻译的到底怎么样,这是一个很励志的故事,很多网友也这么觉得。但从报道来看,人家翻译得还相当不错。 继续阅读“荒唐:拾荒大姐翻译质量秒杀大多数译员,却被建议考证才能做翻译”

译员水平高低分水岭之一:对背景资料和语境的思考和调查能力

很多人对翻译不了解,以为翻译就是一种机械的语言转换,尤其是的一些翻译客户,自以为懂一些英语,就把翻译这项工作放在一个比较低的位置。这种思想某种程度上也决定了国内翻译价格的过于低廉,从而间接阻止了优秀人才进入翻译行业,形成恶性循环。

而部分译员自己也过于强调翻译本身,而忽视了其他方面的能力,比如对稿件的背景资料和语境的思考和调查能力。具体来说,这涉及到译者的知识面、逻辑思维以及信息检索能力。 继续阅读“译员水平高低分水岭之一:对背景资料和语境的思考和调查能力”

我所知道的几种翻译社群

前两天博文里提到,中国事实上没有什么翻译圈。一方面,中国的翻译行业严重缺少交流,没有像样的平台,更没有氛围;另一方面,所谓的翻译圈,要么太Low,缺乏水准,要么太窄,不接地气。

今天就具体写写,我从事翻译工作十几年,所接触的那些翻译社群。 继续阅读“我所知道的几种翻译社群”

语言表达啰嗦化背后的合理性

前些天写文对中英文做了一些对比,结合翻译中的感受,得出中文啰嗦化趋向的结论。但最近听“得到”里面一个音频,多少扭转了我的这种看法。

这个音频的标题叫做《怎样传递信息最有效》,其中举了一个非洲部落通过敲鼓传递信息的例子,让我印象深刻。

他们把简单的信息啰嗦化,比如把“别害怕”敲成“把你的心从嗓子眼放回原处,你的心提到了嗓子眼,现在把它放回原处”这么啰嗦的句子,也就是故意造成大量信息冗余。

这样做的目的是通过“啰嗦”和“重复”加深受众的印象,并避免潜在的误解。这一点在文言文和白话文的对比中也能明显看出来。 继续阅读“语言表达啰嗦化背后的合理性”

不要给专业译员太长的翻译风格指南

真正专业的翻译公司经常会为客户特别准备一份翻译风格指南(Style Guide),用来指导多名译员和校对人员在项目过程中保持用词风格、术语和格式等的统一。

有时也是应客户的要求这样做,因为有些客户会对自己的稿件有某种偏好,比如要求偏意译或者偏直译。

但在实际的翻译实践中,总体上我并不赞成制作过长的翻译风格指南,甚至可以将其删减至一两页即可。主要有以下两方面原因: 继续阅读“不要给专业译员太长的翻译风格指南”

直译和意译的分界线在哪?

对译员来说,直译和意译的含义不言自明,似乎没什么可解释的。如果要解释,不如从它们的英文翻译来解释,直译是Translate literally,意译是Paraphrase,反译成中文分别是“字面翻译”和“改述/释义”,两者的含义也差不多是这样,区别很明显。但在翻译实践中,这条分界线对很多人来说并不明确。 继续阅读“直译和意译的分界线在哪?”

国内翻译圈和书法圈的相通之处

我从没有在这里写过和书法有关的内容,但实际上我是一个重度书法爱好者,我的博客名称“知行博客”四个字就是我自己写的,这是我比较早期的书法风格,现在写的话可能又不一样了。

我原来主要都是自己单练,一来找不到合适的书法老师,二来作为一个怀疑论者,我喜欢自己探索,毕竟公认的是王羲之笔法早就失传了,而且写字这件看似简单的事,这里面牵扯到方方面面的具体问题。

最近才加了一些书法的微信群,结果有一些惊喜,但更多的是失望。 继续阅读“国内翻译圈和书法圈的相通之处”

自由译者需谨防网络诈骗

前几天,在职业社交媒体领英(Linkedin)上收到一条信息,对方说想找自由译者或者翻译公司,让我把个人简历或者公司简介发到他邮箱。

Linkedin翻译项目Offer

我看了一下对方的领英个人资料,发现对方是一家英国工程公司的CEO,但长着一张华人面孔。这个领英账号似乎是最近刚创立的,加了不少自由翻译,看上去都是一些资历不错的译者。 继续阅读“自由译者需谨防网络诈骗”

好翻译是苦练出来的吗

上午在微信朋友圈,看到一个开武馆的朋友发了一张监狱服刑人员的图片,并且配了一段文字,大意是说,如果让这些犯人每销售一单,就减刑半年,他们会超过任何金牌销售。

对这段文字我很无语,但是我也不便在他的朋友圈下面评论。这段文字内含的逻辑有两点:

一是只要足够努力,任何事情都能实现,也就是有志者事竟成;

二是销售并不需要什么专业技能,也不需要依托什么好产品。只要你肯拼命,就一定能卖出去东西。

是不是听着和成功学一模一样?这种内容很鼓舞人心,但也只是心灵鸡汤,喝多了容易出事。比如说你拼命的做一件事,可是一个月两个月,半年过去了,还没有任何成效,你是不是想死?

所以什么事都讲究循序渐进,而且要讲究专业的方法,另外还要讲天分。翻译也是一样。 继续阅读“好翻译是苦练出来的吗”

自由职业者:抑制自己的好奇心和完美主义情结

我是一个好奇心很强烈的人,原来没做自由职业上班的时候,尤其是在事业单位上班的时候,比较闲,没事的时候就上上网,上了一天网,感觉特别累,比工作一天还累。

后来一边上班一边做翻译兼职,反而觉得轻松一些。我感觉一个人如果好奇心太强烈,一直上网的话是会累死的。

除了好奇心,还有一种完美主义情结,也很累人。工作中追求完美无可厚非,特别是像我,做自由翻译和SEO,如果不追求完美,不注重细节,很可能出问题。翻译的问题可能还算小,SEO写错关键词,那问题可就大了,可能牵涉到几十万乃至上千万的网站利润损失。

但在工作以外,就要适当抑制这种完美主义情结,而这种情结常常是和好奇心连结在一起的。

举个栗子,我喜欢养鱼,包括在鱼缸和池塘里。没事也喜欢观察鱼。

我老家旁边有个池塘,里面没什么鱼,偶尔还会被偷电。我做自由职业,工作时间比较自由,偶尔会回老家看看。

夏天快到了,为了防蚊灭蚊,我在池塘里放了很多青鳉鱼、中国斗鱼和麦穗鱼,效果很好,这个池塘里看不到任何孑孓。但有一天我发现旁边较远的一个水沟里有很多孑孓,我只好又捞鱼放到水沟里。

有一天我查看水沟的时候,很好奇水沟连着的一个池塘里是不是也有孑孓,可是我印象中那个池塘里是有青鳉和斗鱼的,我之前还野采过。于是我更加好奇,为什么一个有鱼的池塘连着的水沟里会有孑孓?

我很想去那个池塘旁边看看,可是那意味着我要穿过几个竹子和一堆乱草,以及一个泥坑,我可能会弄脏鞋,甚至可能被蛇咬。

在这种情况下,我选择相信自己的判断——那个池塘有鱼,只是那些鱼不怎么来这条水沟,因为这里闭塞又有农药,所以一个有孑孓,一个没有。

我抑制了自己的好奇心和完美主义,为自己节省了时间和精力,于自己也没什么损失。否则即便我去看,即便有孑孓,我也是无能为力的,因为我已经放了不少鱼到沟里了。

对于自由职业者的我来说,时间和精力尤其宝贵,比上班宝贵得多。我做自由翻译和SEO,都是在出卖自己的时间和精力,因此我的时间、精力几乎是可以和金钱划等号的。

如果我不抑制自己的好奇心和方方面面的完美主义倾向,就谈不上自律,时间和精力也就在无形之中消耗殆尽,收入就会相应减少。

有人可能会问,那你一个自由职业者最近天天这么写博客,不也是浪费时间和精力吗?

这件事是这样,我已经两三年都没怎么更新博客了,我最近更新自然也有我的道理。

一个是想写,写出来对自己心态有好处;再一个写博客对我而言是一种休息,它和翻译用的是大脑的不同区域;另外,写原创的母语文字,对我也是一种语言上的训练,加强自己的语感,识别自己的语言风格,这对我做自由翻译也是有辅助作用的。

译谈0516

最近做的一个译文拿到反馈,校对的人说翻译成“豪华大餐”是错误的,应该意译成“丰盛大餐”,还说word-by-word不对,意下之意直译是错误的。直译只是一种翻译方法,无所谓对错,有些句子是不适合直译,可是你说word-by-word就一定不对,就有点荒唐了。

我平时做校对,没有客观的错误都尽可能尊重原译,不会按照自己的翻译风格乱改一通。对译者而言,我认为这是最基本的职业道德。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写作和翻译风格,翻译没有标准答案,很多时候无法评判哪个译文好,哪个译文不好。

记得德国汉学家顾彬说过:中国翻译者最大问题是中文功底不好。我不能赞同更多,就包括我自己,中文功底都谈不上太好。我们都需要加强。

什么叫中文功底好?中文功底好就是即便麦当劳广告中没有出现过“豪华大餐”,我们看到这四个字也不能下意识地觉得“丰盛大餐”才是正确的说法。语言应该是生动活泼的,不应该拘泥于某些固定搭配,毕竟又不是成语,如果人人都恪守成规,汉语将成为死的语言,没有发展。

我最近看到一些国际品牌的繁体和简体翻译,包括迪奥的,很不好意思地说:简体中文的翻译不如繁体中文。简体中文的语言太啰嗦太浮华,太拘泥于别人已有的说法。

举个最简单的例子,繁体中文的译者把skin翻译成肌肤,这在美容化妆品里是很常见的说法,但简体中文的翻译不知从哪看来的,非要翻译成“美肌”,请问原文里有“美”吗?无缘无故为什么要添加一个“美”,不觉得很别扭吗?消费者看到这种字眼不会觉得恶心吗?既然已经是美肌为什么还要用护肤品?

用一个词来形容这类译者的行为,就是“弄巧成拙”。

译事

前段时间接了一个技术类的翻译项目,项目不大,但遇到的麻烦不少。

首先是找人,在国内,找任何领域的译员都很简单,这大概也是翻译公司们都敢说自己什么稿子都能做的“底气”所在。可问题是,我想在南京的翻译公司中出类拔萃,想打破它们的一系列陋习,想为客户负责,就不能随随便便找人来做。

我通过各种渠道,找到一堆译员,最终试译了大概有十几个译员,真正合格的凤毛麟角。即便是通过试译的,译文中也出现了一些低级错误,好在这种错误很少。

最终因为能找到的译员数量有限,交稿时间比预计推迟了两天,还好客户不着急。至于译文的排版,由于客户没有提出特殊要求,我们也就按照正常的处理方式进行。可谁知交稿后,客户对排版提出了一些奇怪的要求。

我从07年在南京的一家翻译公司打工到现在,也做了很多年翻译了,包括给国内外的翻译公司做翻译,基本上什么样的格式要求也都遇到过。所以,什么格式的文件如何处理,我心里都会有一套标准,当然也会因客户要求不同而提供不同选项。

可这位客户的要求实在是我闻所未闻,具体情况不表。当时他给我打电话说这件事,我正在医院陪家人体检,手里拿着一堆东西,还一边带着孩子。并不是很方便说话。

回来后,我进一步了解了他的需求,当时就表示听不太懂,因为我们一般的处理方式不是这样,而是……但客户坚持己见,最后我说我只能跟译员商量一下,看看他会不会,另外他对译文也比较熟悉,找别人不见得能弄好。

结果译员表示他很忙,这基本也是预料之中的。好的译员都是需要预约的。你有什么特殊需求一开始不说,现在临时让人家配合,并不合理。

我想过自己来做,可是自己实在太忙,对这种不熟悉的领域没法预料时间,不敢轻易去尝试,光是学习阶段就要花不少时间,而且容易出错;如果做了一半没时间再找别人来做,要想前后保持一致,工作的交接和校正也会很麻烦。于是只好一开始就找人来做。

原来在网上找兼职翻译,倒没什么让我惊讶的事情发生,因为自己对国内的翻译市场比较熟悉,之前上班的时候也曾经负责为公司招聘兼职翻译。

可这次找排版人员真让我长了见识。要么不会做(这也情有可原,毕竟客户的要求比较奇葩),要么狮子大开口(至于到底会不会做也不清楚),要价逼近甚至超过翻译价格,真把我当傻子了。

我反思,为什么那天客户提出要求,我没有坚持己见呢。一方面是因为那天人在外面,不方便打电话,回来后又忙着处理别的事,没能很好地兼顾这件事,另一方面可能也是自己抱有侥幸心理吧,以为客户的格式要求并不见得比我们的处理方式复杂。

可问题是,客户的方式也许简单,却是我们这些做翻译的都不熟悉的方式,我无法预估时间,更不好找人来做;再者,客户的要求也不可能比我们的常规处理方式更合理。所以,该坚持的还是应该坚持,如果客户接受不了,只能请他另寻高人。这一点我需要反省,以后一是一二是二,一切按流程。

但既然一开始没反对,现在也不好拒绝。我委婉地跟客户表示,他的要求不符合常规,我找了很多人,但是都不会做,或者要价太高,是不是可以按照我们自己的方式来处理,也能达到类似的效果(其实客户到底要达到什么效果我也不清楚,我只是猜测,客户一直避而不谈,也许他自己都说不清楚),结果在沟通的过程中,客户要么说一些无关的话,要么没反应,也不知道是太忙还是什么。

后来正好老婆有空,她说她可以帮忙,于是就交给她了。她也试着去跟客户沟通,想知道客户想要实现什么样的效果,可还是没有结果。

最后绕了一大圈,还是按照我们自己的方式来处理了,因为这是最好的处理方式,至少我们认为是这样。既然客户都不能提供他想要实现的效果,我们也只能自作主张。至于价格,既然一开始没谈这块,又是朋友介绍的业务,这次也就当是帮忙的了。

譯者的母語

最近給 Coach(寇馳)包做翻譯和校對,驚訝于一個譯者翻譯的好。想必這名譯者是經常閱讀時尚雜誌,否則那類語言的轉換不至於那麼純熟和自然,因而應該是名女性吧。

第一次校對後,我也承擔了一部分翻譯,卻發現原來翻譯中的諸多錯誤和瑕疵。其實並不算太多,但相對之前的良好印象,是多了點。

可見即便是熟悉的題材,亦或是不小心,亦或是其他原因,也會出現錯誤。而且只重點看譯文卻不容易看得出來,還得親自翻譯一番才更能察覺。

不過第三次再校對一小段 Coach 的翻譯,一看便知也是出自同一人之手,由於沒有那麼多細節表述,只是一些文學化和行銷類詞藻和句子,不易出錯,還是覺得翻譯的真不錯。

從前只經常見到中國翻譯們對中文語言的陌生化,這次終於進一步見證母語閱讀對翻譯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