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打开联想的Thinkpad,看到电脑启动时出现的“Lenovo”,就经常想起前段时间做的一个翻译,觉得不值。
话说那天一个认识不久的人来找我,说是请我帮他朋友翻译一个公司名称。我当然也乐意帮忙,三下五除二提供了几个选项,并且一一附加了说明。可是对方来拿译稿的时候,却满腹狐疑,怪我“没有直译”。 继续阅读“名称翻译有多少忽悠成分?”
最近打开联想的Thinkpad,看到电脑启动时出现的“Lenovo”,就经常想起前段时间做的一个翻译,觉得不值。
话说那天一个认识不久的人来找我,说是请我帮他朋友翻译一个公司名称。我当然也乐意帮忙,三下五除二提供了几个选项,并且一一附加了说明。可是对方来拿译稿的时候,却满腹狐疑,怪我“没有直译”。 继续阅读“名称翻译有多少忽悠成分?”
前两天在网上看到有关汽车品牌“Lexus”中文翻译的讨论,有人对其中文译名从“凌志”改为“雷克萨斯”非常不满,甚至因为这个品牌属于日本丰田,而把这件事上升到国家和民族层面,说这有辱华嫌疑,放着好好的中文译名不用,非要搞音译。
具体是不是辱华我没有特意去了解,但是仅从翻译的角度来看,这种说法很可笑很幼稚。相反,“雷克萨斯”是比“凌志”更好的译名。 继续阅读“Lexus中文译名为何从凌志改为雷克萨斯?”
最近在知乎上看到一个关于名称翻译错误的讨论,有些人可能对某一些概念比较有研究,就列举了一些所谓的翻译错误。
比如有人说莫西干这种发型它根本就是翻译错了,人家莫西干人根本就不剃那个发型,你们说的这个发型其实是叫莫霍克发型。还有说为什么国外的樱桃就要叫车厘子,非要搞得很高大上的样子,它明明就是一种大樱桃嘛,为什么不能叫“大樱桃”呢?
很多人对类似这样的翻译错误义愤填膺,对其大加鞭挞,觉得这些错误的翻译很可笑,表示他们都在生活中都很抵触这些说法,表现出深恶痛绝的样子。 继续阅读“这些名称翻译错了,可是那又怎样?”
公司名称、产品名称或公司口号的创译不像一般的翻译那么简单,而是要考虑到方方面面的因素,包括文化背景、双关语、谐音、负面联想等等,这其中有一个因素存在问题,都会影响翻译客户的选择,包括可能选择放弃翻译。
作为一家翻译公司或者一个译员,诚恳地向客户表明其中存在的隐患,才是最负责任的做法;否则很容易出现我之前在《译员对背景资料和语境的思考和调查能力》一文中提到过的,把一个国外品牌翻译成一句骂人的话。 继续阅读“创译:有时候不翻译才是最好的翻译”
网上很多文章在写菜单翻译的时候,都喜欢拿“夫妻肺片”的一个翻译(Husband and wife’s lung slice)举例,用来说明很多菜的译名是多么地荒诞可笑。但实际上,夫妻肺片的这个译名并没有那么可笑,我甚至怀疑这些文章的作者根本就不懂翻译是怎么回事。 继续阅读“夫妻肺片的直译菜名真有那么可笑吗?”
作为凤凰卫视曾经的王牌节目,锵锵三人行仍然停留在无数忠实观众的记忆中,尽管它已经停播。说起“锵锵三人行”的英文译名,我记得有一次在节目背景板上看到“Wentao’s Talk Show”的英文字样,可惜现在找不到了——不过也可能是我记错了,也许它是“文涛拍案”的英文译名。总之网上能找到的官方翻译是“Behind the Headlines with Wen Tao”。
不管是哪一种翻译,都和“锵锵三人行”这个原名相差甚远,这种情况在名称翻译中很常见,由于语言和文化上的差异,没必要一定直译。这里我不想评判其中英文名称孰优孰劣。毕竟国外的脱口秀节目也经常以主持人的姓名命名,意思简单明了,所以把“锵锵三人行”翻译成“Behind the Headlines with Wen Tao”也是迎合外国人的这种命名习惯。
但如果我们稍微对比一下这个节目的中文和英文名称,就会发现,其中文名称的内涵显然要远远大于英文名称。 继续阅读“锵锵三人行节目名:名称翻译中英语的无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