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译是招聘翻译人才的必经流程,但实际上很多公司并没能通过试译来找到他们想要的合格的译员,包括翻译公司和非翻译公司的企业。
我在工作中也接触过一些企业的内部翻译,甚至其中有一些大型企业的内部翻译也让人难以恭维,包括他们的翻译水准、思维能力和工作态度。
这就很奇怪,按道理来说,试译就相当于一次笔头考试,不应该出什么差错,尤其是现场翻译测试。但是根据我个人的经验,试译在以下两个方面是很容易出现偏差的。
译员的“作弊”
这里说的作弊倒不一定说是找别人代译,或者说去查一些词典。找别人代译应该说还是比较有难度的,真有什么好的机会,人家宁愿自己去应聘,而且你本身作为一名翻译,估计你也开不了这个口;而查词典在现在的翻译测试甚至翻译考试中也都是允许的。
但是实际情况是很多译员是试译中表现特别好,但是在随后的翻译项目实施过程中,表现会呈现断崖式下跌。
这大概主要有两个原因:
一是,受试者为试译花费的时间远远超出正常的翻译速度,这在非现场测试中尤为可能,比如说对所有单词进行反复查词,这就在客观上避免了很多的翻译错误;
二是,受试者试译中非常仔细认真,但实际上他/她在工作中的专注度和耐心远远不能达到这个水平。
用人单位的偏差
用人单位需要自身的需求和译员的个人能力来确定试译内容,这对翻译公司来说尤为重要。因为翻译公司经常需要多个专业领域的译员,所以必须提供和译员个人资质相匹配的测试稿。
一般的企业只需要统一发放特定领域的测试稿,而翻译公司就需要向不同译员发放不同领域的测试稿,而在这种匹配的过程中就容易出现偏差,从而影响试译效果。
比如我原来在国内某家翻译公司工作时,经常会被分派不同专业领域的稿件,这种做法当然是对客户不太负责的,因为任何译员都不可能擅长所有领域,但这在国内也是常规做法。
可是从我个人的角度来说,我就会发现,即便是某个陌生领域的稿件,我也能在短时间内(比如两三天)取得较大的进步。这体现的是我个人的学习能力、工作态度,当然还有老板的“淫威”。
这意味着,无论是翻译公司还是非翻译公司,在考察译员时,尤其是刚刚毕业或者只有一两年翻译经验的译员时,更应该关注的是译员在试译中体现出的基本功和工作态度,而非现有的专业领域知识储备。后者可以通过练习来迅速完善,而前者出现问题只能说是找错了人。
而对于一些比较冷门的翻译领域,即便是对经验丰富的译员,也不能要求太高。比如你有一个核工业领域的翻译项目,你想找既懂原子弹又具备相当外语水平的人,恐怕就很难,即便有,人家也不一定是翻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