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工作对人的异化

不止一次听到说工作对人的“异化”,这里的题目虽然写翻译,但其他工作多多少少都会对人产生异化,而翻译应该属于比较明显的一种。

翻译工作的机械性不必多说,这一点不完全是由翻译工作本身的性质决定的,而且也是由中国翻译人员的生存现状决定的。单价低,所以大家不得不赶时间,不得不多做稿子,这样一来,翻译就无疑会缺少灵活性,无疑变得更加机械化。

我不止听到一个人说最近翻译项目变少了,过去的一些“翻译大咖”在也忙着搞培训,教新手怎么接活,所以,在市场上翻译项目总数没有减少的情况下,机器翻译带来的影响可能正在加剧。

我提机器翻译,也是想从侧面证明翻译工作的“机械性”,哪怕机器翻译采取了某些比较灵活的译法,但一旦这些译法成为常规操作,就依然逃脱不了机械性。所以,翻译对人的异化不言而喻。

这种异化体现在工作的方方面面,因为作为翻译人员,高效的做法就是在最短时间内处理最多的稿子,那么如何能做到这一点?就是在方方面面节省时间。甚至比如说每天打开哪些网站,打开几个网页,用什么桌子,用什么鼠标,几点干活,做什么类型的稿子,这些都趋于固定,久而久之,不异化才怪。

“异化”这个词可能有点可怕,像电影里“异形”的感觉,或许换个说法更好些,比如叫“体制化”。

从我个人来说,我作为译员,当然也是惜时如金,但好在我有一些创意类的、艺术类的爱好,比如书法、盆景、鱼。这大概也能体现出我不适合做翻译或者坐不住的一面,我是真心佩服那些能安心做一天翻译的人

但是,不管性格如何,还是要小心翻译工作对人的“异化”,因为“异化”的结果不仅仅是面对机器翻译缺少竞争力,而且甚至会改变人的心性和大脑。

大脑永远都是有可塑性的,这一点不会随着年龄增长而改变,而一个标准的“翻译脑”可能并不利于人在生活和工作的其他方面的发展。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