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记录一个有关翻译或校对的最新感悟,不知道能不能在一篇小短文中说清楚,就是翻译中的校对速度再修正。
这两年我时常有一种感觉,就是我校对译稿的速度过快,当然这并不一定能说明我的翻译能力比之前提高了。就像你开车,一开始不敢开快了,有一天你发现自己不小心开快了,这不一定就能说明你的驾驶技术提高了。
所以为了保险起见,你的第一个反应一定是放慢车速,而对于校对来说,你的反应当然也就是放慢速度,看的再仔细一点,甚至不惜回头重看。我之前有很长一段时间就是这么做的。
但是突然有一天,我发觉其实真的是我的“驾驶技术”提高了,也就是我的校对能力提高了。有个成语叫“一目十行”,真的是这样,而且阅读速度的提高似乎是无止境的。在这种时候,我似乎进入了某种“心流”,忘记自己是在校对译稿,同时也忘记了雇主或客户有哪些具体要求。
那么既然是这样,还有必要刻意放慢速度吗?我看没必要。但问题的关键就在于,如何判断自己是不小心开快了,还是车技提高了?
其实在日常工作中真的很难判断,如果你想拿手头的项目来做实验,未免成本太高,这其中包含译稿出现错误的风险,已经可能需要重新审校的时间成本。
我的一个办法是,跳到工作以外进行练习和验证。比如,翻译或校对一篇自己感兴趣的文字,不要刻意限制“车速”,然后在兴趣的驱动下进行重新审阅,验证自己的“车技”。
如果自己的“车技”落后于“车速”,适当放慢。如果几乎同步,那么恭喜你,你能更加享受“驾驶”了。
就像我以前说的,翻译这个东西,受客户和雇主限制太多,所以做项目很难培养起对翻译的兴趣,或者说会消磨你对翻译的热情。
拿我自己来说,我对翻译一向是没什么兴趣,从事这个职业纯属误打误撞,但近期做了一些工作以外的翻译项目,对翻译变得不那么反感了。
如果真的对翻译感兴趣,其实可以多做一些自己感兴趣但不(怎么)赚钱的活。最近再次看到新闻说,谷大白话雇佣职业翻译,贴的却全是自己的名字,作为职业翻译我真的觉得有点耻辱啊。
业余翻译都能修炼到可以剥削专业翻译了,是不是也从某个角度验证了我上面的建议?偶尔做做业余翻译,把翻译当成一种爱好,说不定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